Sci Adv:实验室培育的新型3D肿瘤模型或有望帮助改善卵巢癌的疗法
2020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开发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卵巢癌的3D肿瘤模型,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新型的靶向性疗法。研究者所创建的这种多细胞3D微环境能够重现卵巢癌中肿瘤细胞生长的模式以及其如何对
金丝楠木的“环状物种分化”研究获进展
理解气候变化和地理因子如何驱动群体分化及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目标,也能为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物种进化信息。桢楠(Phoebe. zhennan S. K.Lee & F.N.Wei)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与园林价值。上千年的砍伐致使其生境不断被破坏,桢楠的树种资源已接近枯竭。当前,桢楠零星分布于四川盆地四周,且居群大小
Science:不同的生化反应速度导致物种特异性的分节时钟周期
2020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大学、西班牙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分节时钟(segmentation clock)”---一个控制胚胎体型形成的基因网络---在人类中的进展速度比在小鼠中更慢,原因在于人类细胞中的生化反应更慢。生化反应速度的差异可能是物种间发育节奏差异
研究解析树鼩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基因特异性和HCV病毒感染模型受限的遗传机制
树鼩是灵长类动物的近亲,作为实验动物具有应用价值,日渐受到重视。前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姚永刚团队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完善和更新树鼩基因组(KIZ version 1,Nat. Commun. 2013;KIZ version 2,Zool. Res.),利用新版基因组,可更好认识树鼩的遗传特性,解释其用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特别是病毒感染模型创建
全球红豆杉属植物物种分化与时空演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红豆杉属(Taxus L.)隶属于红豆杉科,因其树皮和枝叶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过去30年间,由于过度开发利用,欧亚大陆该属植物的野生资源急剧下降,部分地区的种群甚至已经绝灭。我国将该属的全部物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部分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研究揭示产毒动物种内竞争的靶标切换机制
动物的生存适应面临着来自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挑战,需要与物种和环境进行密切互作。在物种互作中,动物尤其需要通过种内和种间的竞争来获取生存资源。产毒动物主要依赖其毒液进行物种互作,它们拥有通过亿万年进化而来的毒液系统,主要依赖毒液成分的生物学功能来进行种内和种间竞争。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液介导的种间竞争机制,例如科研工作者发现河豚毒素TTX、蝎
科学家建立大样本猕猴脑影像标准化模型
近日,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题为Norm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Brain Differences Based on a Population MRI-Based Atlas of Cynomolgus Macaqu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
PNAS:新研究揭示许多动物物种可能易受SARS-CoV-2感染
2020年8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SARS-CoV-2是导致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并不是唯一面临SARS-CoV-2潜在威胁的物种。他们通过基因组分析比较了这种病毒在人体中的主要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410种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中的作
Nature:开发出一种适应小鼠的SARS-CoV-2模型,为测试一系列药物和疫苗奠定基础
2020年8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一种新的COVID-19小鼠模型重现了这种人类疾病的许多特征,并有助于推动COVID-19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mouse-adapted model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