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使用基因表达数据来比较实验室癌症模型和真实肿瘤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从肿瘤细胞中生长出来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的癌细胞系是癌症研究的支柱。它们为癌症基因组学和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但由于一些原因,科学家们往往难以将基于癌细胞系的实验数据与其互补肿瘤的数据进行比较,也难以选择最佳的癌细胞系来模拟特定的肿瘤类型。为了帮助指导这些选择,美国布罗德研究所癌症依赖性图谱(Cancer De
Cell:科学家有望利用干细胞疗法成功纠正颅缝早闭症小鼠模型的颅骨和大脑功能 有望转化到人类临床应用中
2021年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利用干细胞使得部分颅骨实现再生,从而就有望修正颅缝早闭(craniosynostosis)幼年小鼠的颅骨形状,并逆转其学习和记忆的缺陷。据美国CDC数据显示,在每25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新生儿会受到颅缝早闭的
持续基因流下物种界限维持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形成及物种界限(Speciation and Species boundary)的问题,是Science在2005年提出的125个重要科学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物种(Species)作为生命最基本的单元,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单位及组成部分。正确认识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但同时,物种也是复杂且具有争议的。在
EMBO J:如何建立小鼠模型用于疫苗研究
为了开发疫苗并研究人类的免疫应答,科学家们依赖于多种动物模型,包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B细胞受体产生人类抗体的小鼠,该B细胞受体是与B细胞膜结合的专门抗体。但是,这些小鼠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发育,需要复杂的基因修饰和仔细的繁殖过程。
留住希望的“诺亚方舟”——探访亚洲最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热闹”的冷库。珙桐、喜马拉雅红豆杉、弥勒苣苔……包括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在内的上万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一同栖身于这座位于昆明的“诺亚方舟”。这处设施便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库。穿过两重厚重的金属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陈列架,形形色色的种子分类整齐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内。不管春夏秋冬,冷库温
Nat Neurosci:电脑模型揭示大脑如何管理短期记忆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工作记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这种短期的记忆召回方式是人们如何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的关键。然而,大脑如何管理工作记忆却一直是个谜。
大麦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Advanced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宋卫宁教授团队题为《Genomic and Phenotypic Divergence in Wild Barley Driven by Micro-geographic Adaptation》的研究文章。农学院已毕业博士生卞建新和江西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崔立操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聂小军副教
全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筛查模型,简单高效助力大规模早筛
11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在苏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此次大会以“学术引领、规范实践、关爱患者”为主题,国内外医学专家齐聚一堂,共享学术盛宴。同时,在此次大会上重磅推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预测筛查模型”,旨在帮助内分泌科医生高效定位并管理D
Nature:构建出SARS-CoV-2感染的人远端肺类器官模型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远端肺(distal lung)包含终末细支气管和促进气体交换的肺泡。体外三维人体远端肺培养系统将极大地促进对间质性肺疾病、癌症和SARS-CoV-2相关的COVID-19肺炎的病理研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成人肺泡上皮细胞II型(AT2)或KRT5+基底细胞为来源
真菌物种的发现和系统学研究取得进展
真菌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在地球养分循环、多样性维持和森林更新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在演化历史中,真菌与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复杂的协同进化关系。真菌物种丰富,据估计,地球上真菌物种有150万到600万种,而目前已描述物种仅有12万种,其比例低于已发现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比例。因此,对真菌物种的发现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分子系统演化(真菌生命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