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科学家首次发现,葡萄糖是致癌信号分子,可帮助癌细胞摆脱免疫监视,直接促进癌症发生发展
这一结果意味着,靶向葡萄糖/NSUN2/TREX2轴的药物,或许可以抑制癌症的发生,或者消除癌细胞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
Cell Stem Cell:揭示TET2基因缺陷诱发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希望之城Beckman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低水平的TET2基因促进动物模型机体中急性髓性白血病快速生长的分子机制。
PNAS:天津科技大学樊振川实验室揭示纤毛信号蛋白通过RABL2-ARL3-BBSome框调控其逆向扩散跨越纤毛过渡区的分子机制
天津科技大学樊振川实验室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RABL2 Promotes the Outward Transition Zone Passage of Signal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青藤碱通过靶向GBP5抑制NLRP3相关信号通路改善胶原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持续性滑膜炎症和关节软骨损伤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RA的治疗策略是及早发现和控制疾病进展。
CMGH:揭示高糖饮食恶化炎性肠病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过量的糖类或会阻碍炎性肠病小鼠模型机体结肠内壁细胞的更新,相关研究或有望帮助阐明为何限制糖类食物能帮助缓解炎性肠病患者机体的疾病症状。
eLife:科学家在人类炎性肠病中将风险基因与饮食相关联起来
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后,一种特殊的遗传突变或会促使小鼠对于炎性肠病更加易感,这或许就能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能驱动人类炎性肠病的候选基因。
研究揭示相分离调控节律性蛋白翻译的分子机制
此项研究发现ATXN2和ATXN2L在细胞内发生相分离,且其相分离随昼夜节律振荡,阐释了其相分离形成的液滴随节律振荡并依序招募和富集一系列RNA相关的生物过程,并在振荡高峰期募集核糖体和特异RNA,
Clin Transl Immunol: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双重的炎性小体抑制剂 有望作为治疗人类疾病的新型抗炎性药物
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双重的炎性小体抑制剂,其或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炎性药物。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与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针对炎性小体的新型疗法。
Nat Commun:功能性成像揭示肠道和肝脏疾病之间相互影响的分子机制
来自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揭示肝脏和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取得了重要的研究发现,当肝脏疾病伴随额外的肠道疾病时,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的病程或许就会较轻。
Sci Immunol:揭示特殊的白细胞在机体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型预防性疗法
来自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是如何在机体中发育以及如何保护机体抵御感染和疾病的,这一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更多预防性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