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新研究揭示ω−3脂肪酸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由ω−3脂肪酸形成的物质激活的一种受体在预防血管中的炎症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可能为利用ω−3脂肪酸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国家纳米中心在核酸与多肽交叉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乐乐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方法学以实现利用蛋白酶调控核酸功能,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两种肿瘤促转移标志物的空间选择性成像分析。蛋白酶是一类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的酶,参与调节几乎所有的生理过程。蛋白酶活性的异常与多种病理有关。例如,许多蛋白酶在癌细胞中过表达,被认为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过去十年,大量蛋白酶响
Cancer Re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新型疗法
来自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将一种侵袭性对疗法耐受的乳腺癌转化为一种危险性较低且对疗法反应良好的癌症类型,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模型揭示了发生在两类乳腺癌中的复杂遗传和分子相互作用,其或有望帮助扩展到开发治疗其它类型癌症的新方法。
JNCI:时隔三十年乳腺癌仍会复发,什么样的患者风险最高?
得益于乳房X光造影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都越来越有效,患者的生存率也因此得到提高。然而,在雌激素受体(ER)阳性、HER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患者在初次诊断的5年后复发。因此,目前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已延长至10年。那么,在这10年之后呢?晚期乳腺癌是否还会卷土重来?又有哪类患者更需要长期随访呢?这些问题仍
恢复正常睡眠可减少阿尔茨海默病中的β淀粉样蛋白积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AD动物模型中,通过使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 TRN)---一个参与维持稳定睡眠的大脑区域---的活动恢复正常来恢复正常睡眠,可以减少Aβ斑块在大脑中的积累。这一发现表明TRN不仅可能在与AD相关的症状中发挥先前未被发现的驱动作用,而且恢复它的正常活动可能是这种严重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PNAS:揭示γδT细胞识别MHC样分子MR1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扩大了他们对T细胞如何识别感染或疾病的知识,为一个经常被忽视的T细胞谱系在遇到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以及癌症时如何被激活提供了关键的新见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期刊上。
vutrisiran 18个月新数据:有效治疗hATTR淀粉样变性伴多发性神经病!
vutrisiran每3个月皮下注射一次,可靶向并沉默特定的mRNA,减少TTR淀粉样蛋白的产生,显著改善神经损害&生活质量!
QRB discovery:研究提出低降温速率冷冻制样消除蛋白质快速漂移
近期,QRB discove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新政课题组题为Low-cooling-rate freezing in biomolecular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for recovery of initial frames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在冷冻电镜成像过程中导致电子束诱
Marine Drugs:研究发现马尾藻甾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潜在作用机制
近期,Marine Drug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应浩研究组合作发表的题为Saringosterol from Sargassum fusiforme Modulates Cholesterol Metabolism and Alleviates Atherosclerosis in ApoE-Deficient 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