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重磅揭示大肠杆菌染色体折叠模式及影响因素
染色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结构基础,与多种细胞过程息息相关,如基因表达、DNA 修复和染色体分离,其正确折叠至关重要。所有细胞都须将自身的基因组通过折叠压缩在一个小体积空间当中。与真核细胞不同,细菌细胞没有核膜,并且不会将其染色体 DNA 包装成类似于核小体的重复结构单元。然而,它们仍然折叠并集中它们的染色体物质,形成一个动态的、有组织的 DNA 网络,称为
Cell Reports:组蛋白变体的染色质组装研究取得进展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政课题组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伟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Recognition of the inherently unstable H2A nucleosome by Swc2 is a major determinant for unidirect
Molecular Plant:研究揭示植物根中质外体铁再利用的新机制
铁(Fe)是植物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 在光合作用等生理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低下,导致植物缺Fe现象较为普遍。植物根系质外体空间被认为是植物重要的Fe贮存库,快速、有效地利用根系的质外体Fe是植物耐受缺Fe生境的重要机制。然而,质外体铁到底如何被利用知之甚少。近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
关于相分离通过调控染色质三维结构重组促进细胞命运转变的研究在Cell Stem Cell发表
真核细胞染色体通常会有序的折叠,在空间上会形成有序的三维结构。这些三维结构由大到小主要分为区室分隔(compartments)、拓扑相关结构域(Topological-Associated Domains,TADs)以及染色质环状结构(loops)等。细胞命运转变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剧烈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推动细胞命运转变的进行起到重要作用。TA
Cancer Res:ENO1驱动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肺癌转移
在包括肺癌在内的许多癌症类型中,eNO1(α-enolase)的表达与生存率降低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然而,ENO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作者发现eno1的高表达存在于转移性肺癌细胞系和恶性肿瘤中,并与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不良有关。ENO1的敲除降低了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而ENO1的过表达则增强了这些过程。此外,在原位模型中,ENO1的表达促
JCI Insight:新研究为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根除HIV提供了路线图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是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物。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 MSC)---可以减少导致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俗称艾滋病)
Molecular Cancer:CHEK1和CircCHEK1_246aa诱发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不稳定和骨损伤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MM)仍是一种不治之症,其特征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必须同时针对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利基。该研究结果表明,靶向CHEK1mRNA和CircCHEK1_246aa编码的酶催化中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靶向MM细胞和BM利基的治疗方法。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0-0多发性骨
研究揭示人类衰老细胞空间基因组表观调控核心机制并绘制衰老相关染色质全局景观图谱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孙宇课题组经合作研究在Nature Aging上,在线发表题为KDM4 Orchestrates Epigenomic Remodeling of Senescent Cells and Potentiate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
PNAS:玉米B染色体基因组图谱和功能研究获进展
一个多世纪前发现,B染色体在较多植物、动物和真菌基因组中存在。B染色体对于个体的生命活动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它们仍通过不同的机制存在于种群中。例如,玉米B染色体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其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B染色体会发生不分离(nondisjunction),包含B染色体的精核优先与卵细胞受精,使其能够在群体中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小泡可促进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
来源于右侧细胞类型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小泡(SEV)可促进中风的康复。在这一过程中,微血管重塑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作者研究了MSCsEVs对体外培养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缺血后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在体外,从低氧(1%O2)而不是“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