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测序完成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已研究多年,而超大的基因组和复杂的代谢路线是途径解析的主要限制因素。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西北工业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合作,首次完成了喜马拉雅红豆杉超10Gb的染色体水平的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复杂基因组组装与分析,解析了红豆杉中生物合成紫杉醇的关键基因簇
猪胚胎期骨骼肌染色体开放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绘制了涵盖猪胚胎发育全期骨骼肌基因组染色质开放区域精细图谱,鉴定了调节肌肉发育的顺式调控元件及相关基因,为更好地研究猪胚胎骨骼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动力学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据团队执行首席
东海大学医学院:非编码RNA和脂质介导细胞外小泡在癌症串扰中的作用
2021年6月1日讯/生物谷/BIOON/---东海大学医学院研究者在Semin Cancer Bio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on-coding RNAs and lipids mediate the func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cancer cross-talk"的文章。细胞外小泡(EVS)的研究已经扩大,特别
Cell:揭示受精时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结合在一起极其容易出现差错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三次受精中只有一次能成功怀孕。许多胚胎在早期发育之后无法继续发育。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模型系统来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在这种系统的帮助下,他们发现当来自父本和母本双方的遗传物质在受精后立即结合时,往往会发生错误。这是由于一个明显低效的过程造成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
植物所揭示光敏色素互作因子调控胞质分裂的新机制
胞质分裂(cytokinesis)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继核分裂之后在两个新的子核之间形成新的间隔,把一个母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胞质分裂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中,包括单细胞的细菌及多细胞的真核生物,但是其发生的机制不尽相同。植物的胞质分裂是通过成膜体(phragmoplast)指导细胞板的形成,进而形成完整的
研究从染色质三维结构水平揭示籼粳稻耐热性差异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从染色质三维结构上揭示了籼稻和粳稻的高温抗性差异机制,为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及提高抗逆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MC Biology》(BMC生物学)上。据专家介绍,染色质三维结构与基因组功能高度相关。目前少数真核生物中仅报道了环境
Immunity:单细胞染色质可读性图谱分析揭示调节性T细胞参与组织修复的分子机制
众所周知,组织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对于促进组织稳态和再生具有重要作用。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再生医学中心的Markus Feuerer及其团队揭示了健康组织中具有上述功能的Treg细胞的特征。通过研究鼠和人来源的组织特异性Treg细胞的单细胞染色质可阅读性(accessibility),从而定义了一个保守的,不依赖微生物群的组织修复性
首个癌症恶病质药物!小野制药在日本推出Adlumiz(anamorelin):有效增加体重/肌肉质量/食欲!
Adlumiz是一种胃饥饿素(ghrelin)受体激动剂,曾被评为肿瘤学领域最重要的创新之一。
Cell Rep:TENT5A介导的胞质多聚腺苷酸化对于骨形成至关重要
成骨细胞通过分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和羟磷灰石晶体在其上矿化的基质的其他成分来调节骨形成。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波兰华沙国际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Andrzej Dziembowski团队揭示 TENT5A突变存在于先天性骨病成骨不全症患者中。TENT5A是一种胞质多聚(A)聚合酶,在调节骨矿化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质谱流式技术助力转化和临床研究
Fluidigm公司独有的质谱流式技术是一种高通量单细胞蛋白质分析技术,利用金属元素作为抗体的标签,以质谱作为检测手段,可同时分析单细胞表面和内部的50多种标志物,由于采用特殊的金属元素作为检测信号,背景信号极低,彻底解决传统流式的荧光串色的问题。 基于以上优势,质谱流式技术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团队应用于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利用质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