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 Insight:新研究为利用间充质干细胞疗法根除HIV提供了路线图
2021年7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是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物。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 MSC)---可以减少导致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俗称艾滋病)
Molecular Cancer:CHEK1和CircCHEK1_246aa诱发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不稳定和骨损伤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MM)仍是一种不治之症,其特征是骨髓浆细胞克隆性增生。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必须同时针对骨髓瘤细胞和骨髓利基。该研究结果表明,靶向CHEK1mRNA和CircCHEK1_246aa编码的酶催化中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靶向MM细胞和BM利基的治疗方法。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43-021-01380-0多发性骨
研究揭示人类衰老细胞空间基因组表观调控核心机制并绘制衰老相关染色质全局景观图谱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孙宇课题组经合作研究在Nature Aging上,在线发表题为KDM4 Orchestrates Epigenomic Remodeling of Senescent Cells and Potentiates the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
PNAS:玉米B染色体基因组图谱和功能研究获进展
一个多世纪前发现,B染色体在较多植物、动物和真菌基因组中存在。B染色体对于个体的生命活动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它们仍通过不同的机制存在于种群中。例如,玉米B染色体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其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B染色体会发生不分离(nondisjunction),包含B染色体的精核优先与卵细胞受精,使其能够在群体中传递
红豆杉染色体水平基因组测序完成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已研究多年,而超大的基因组和复杂的代谢路线是途径解析的主要限制因素。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西北工业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合作,首次完成了喜马拉雅红豆杉超10Gb的染色体水平的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复杂基因组组装与分析,解析了红豆杉中生物合成紫杉醇的关键基因簇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小泡可促进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
来源于右侧细胞类型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小泡(SEV)可促进中风的康复。在这一过程中,微血管重塑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作者研究了MSCsEVs对体外培养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缺血后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在体外,从低氧(1%O2)而不是“常氧”(
猪胚胎期骨骼肌染色体开放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绘制了涵盖猪胚胎发育全期骨骼肌基因组染色质开放区域精细图谱,鉴定了调节肌肉发育的顺式调控元件及相关基因,为更好地研究猪胚胎骨骼肌发育相关基因的调控动力学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据团队执行首席
东海大学医学院:非编码RNA和脂质介导细胞外小泡在癌症串扰中的作用
2021年6月1日讯/生物谷/BIOON/---东海大学医学院研究者在Semin Cancer Bio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on-coding RNAs and lipids mediate the func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cancer cross-talk"的文章。细胞外小泡(EVS)的研究已经扩大,特别
Cell:揭示受精时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结合在一起极其容易出现差错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三次受精中只有一次能成功怀孕。许多胚胎在早期发育之后无法继续发育。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模型系统来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在这种系统的帮助下,他们发现当来自父本和母本双方的遗传物质在受精后立即结合时,往往会发生错误。这是由于一个明显低效的过程造成的。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
研究从染色质三维结构水平揭示籼粳稻耐热性差异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从染色质三维结构上揭示了籼稻和粳稻的高温抗性差异机制,为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及提高抗逆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BMC Biology》(BMC生物学)上。据专家介绍,染色质三维结构与基因组功能高度相关。目前少数真核生物中仅报道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