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科学家绘制人类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图谱

   在人类细胞中,总长约2米的基因组DNA通过与组蛋白缠绕形成核小体,并经过螺旋折叠等方式盘绕形成染色体进而团聚于直径10微米的细胞核中。在细胞内的DNA需要进行转录等活动的时候,DNA才会从组蛋白中释放出来,裸露出需要与转录因子结合的位点从而便于转录,染色质的这种特性叫做染色质可及性,暴露的区域被称为“开放染色质”。作为转录

2021-12-10

Nat Commun:利用CRISPR-Cas9对非核糖肽合成酶进行编辑可产生新型抗生素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操纵细菌中关键装配线酶的新方法,这可能为新一代的抗生素治疗铺平道路。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2021-12-23

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靶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临床上取得的成功,肿瘤微环境(TME)在寻找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方面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2021-12-14

STTT:NK细胞来源的胞外miR-1249-3p改善实验型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糖尿病,其特征是高血糖(也称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遵循高脂肪饮食的人特别容易患肥胖症,这显然是导致人类胰岛素抵抗的最常见原因。

2021-12-16

蒿属植物中新颖倍半萜二聚的发现与抗肝癌活性研究取得重要系列进展

  蒿属植物全球分布较广,我国种类众多,其中黄花蒿(青蒿)、茵陈、艾等是治疗疟疾、肝炎、风湿等多种疾病的著名中药。蒿属植物主要化学成分有单萜、倍半萜、三萜、黄酮等。结构独特、具有显着抗疟疾活性的青蒿素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1972年从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发现,对青蒿素进行结构改造,研发出了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成为全球首创的抗疟新药

2021-12-16

Radiation Res:染色体畸变或能帮助预测食管癌患者发生严重放化疗副作用的风险

来自广岛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s)或许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预测食管癌患者经历严重放化疗副作用的风险。

2021-10-31

EMBO Rep:为何癌症会在染色体混乱的环境中不断进展?科学家揭开其中的奥秘!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细胞如何利用一对基本的遗传和细胞过程来促进肿瘤生存和生长的。

2021-10-29

铃兰毒甙通过抑制锌指蛋白91介导的前IL-1β泛素化和Caspase-8炎症活性来抑制IL-1β的产生

炎性小体激活通过触发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成熟和分泌来启动先天免疫反应。

2021-12-17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靶向肿瘤治疗的肿瘤调节因子和载体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多能基质细胞,具有向多种细胞类型分化的能力。

2021-12-07

研究揭示人类海马精细亚区处理工作记忆的神经动力学机制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作为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是思维过程的基础支撑结构。海马体则被认为是执行工作记忆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人类电生理研究一致发现,海马体单个神经元在工作记忆加工中持续放电。然而,海马体由不同的精细亚区组成,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结构,各精细亚区如何参与并协同完成工作记忆认知活动

20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