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Chem Lett:中国科学家揭示尼古丁影响海马体依赖性认知的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尼古丁对海马体依赖性的大脑认知能力影响的可能性机制。
p53 调节因子的 RNA 干扰筛选揭示了 WDR75 在核糖体生物发生中的作用
核糖体生物发生是一个必要的,需要能量的过程,其放松管制涉及癌症,老化和神经退化。因此,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受到包括p53肿瘤抑制因子在内的各种途径的监控。
Adv Sci (Weinh)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染色质重塑由 HGF-PU.1-DPP4 轴介导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针对转移性癌症中染色质重塑的潜在策略,并有望重新利用药物来治疗转移。
Science:揭示免疫反应加速路易体痴呆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T细胞或会对α-突触核蛋白的积累产生反应,而这种聚集的蛋白质团块是神经变性疾病发生的主要特征,比如路易体痴呆症和帕金森疾病等。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纳米载玻片,无需染色肉眼即可识别早期癌症
在生物和医学研究中,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样品不进行特殊处理时,在标准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区分,通常被研究的生物材料需要被染色以揭示其秘密,但这样可能会改变样本的特性导致误诊。最近,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Belinda S. Parker副教授和Brian Abbey教授及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显微镜载玻片,避开了这个问题,他们用这种新型载玻
Mol Cancer: 染色体外小环状DNA(EccDNA)在进化和癌症中的主要功能
染色体外环状DNA(EccDNA)是一种起源于染色体但可能独立于染色体的环状DNA。由于技术的进步,eccDNA最近已经成为具有多种特性的多功能分子。
Cell:揭示在减数分裂中让染色体分配保持平衡的新机制
当他们修改了蛋白质CENP-C而破坏了动粒途径时,他们观察到自私的着丝粒和非自私的着丝粒之间的偏向性下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完成之前在细胞中更对称地排布。相反,当他们剔除了参与招募异染色质途径中的蛋白质的CENP-B时,染色体的不对称性变得更加明显,自私的着丝粒被允许让染色体偏向传递到卵子中。
Science子刊: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使得针对实体瘤的人性化抗癌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可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activated macrophage–tumor chimeric exosome, aMT-exos),它能共同激活免疫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以支持癌症免疫疗法。
海马体或是大脑中“讲故事的人”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新的成像研究,结果表明,海马体或许是大脑中“讲故事的人”,其能将独立且遥远的事件连接成一个单一的叙事。
Genome Biology:中国科学家提出动物性染色体起源新假说,首个鱼类Y染色体完整图谱出炉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薛凌展团队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等单位,在Genome Biology 在线发表题为“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y of a fish Y chromosome reveals the origin of a young sex chromosome pai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