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吴豪/刘玉田/李卓合作开发用于非侵入式监测术后游离皮瓣与再植断指的表皮生物传感器

研究团队受自然梯度结构的启发,通过调整铂(Pt)催化剂的扩散过程,制备出既具有自粘性又可稳定集成硅基芯片的具有梯度交联密度的PDMS(GCD-PDMS)。GCD-PDMS的一侧保持可调的粘性,使得传感

2023-05-23

Nature:揭示肠嗜铬细胞驱动慢性肠道疼痛和焦虑的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提供证据表明连接肠道和大脑的特定细胞和神经途径可能是慢性肠道疼痛的原因。这种针对慢性肠道疼痛的新见解为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和焦虑的治疗提供了希望。

2023-03-29

III期临床试验达主要终点:白内障术后抗炎镇痛,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疗效显著!

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已于今年1月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了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并获得受理。

2023-04-11

JCI:科学家发现有望治疗机体内脏疼痛的新型药物靶点

来自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种药物的作用方式或许可以在生物学上分开,而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精确作用除了机体便秘以外的内脏疼痛综合征

2023-03-03

《自然》:1600000个肺癌细胞大分析,发现1m㎡肿瘤组织即可预测肺癌术后是否会进展!

这项研究通过一种新颖的空间组学技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微环境做了深度解析,确定了与患者生存相关的分子特征及空间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疾病进展的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决策有重

2023-03-13

VOYAGER PAD研究最新分析证实拜瑞妥®联合阿司匹林在下肢血运重建术后早期和长期治疗获益一致

VOYAGER PAD研究达到其主要有效性和安全性终点,证明在下肢血运重建术后症状性PAD患者中,拜瑞妥®动脉剂量在降低主要不良肢体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面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

2023-03-15

华人科学家首次揭示睡眠促进慢性疼痛形成与维持的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NREM睡眠期间PB→aNB→S1通路的过度激活对慢性疼痛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意义,证明了在NREM睡眠期间进行神经元抑制在缓解持续性疼痛方面效果最佳,为开发新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

2023-03-04

Nature Immunology: 真皮巨噬细胞通过SNX25-Nrf2途径调控疼痛敏感性

皮肤经常受到机械创伤的压力。撞击皮肤的感觉刺激由外周感觉神经元编码,可分为低阈值机械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检测无害的触觉刺激,伤害性感受器只对有害刺激做出反应。

2023-02-03

JCI:揭示脑膜树突细胞驱动神经性疼痛新机制

经过十年的研究,一组巴西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成功地描述了一种与神经痛产生有关的机制,为他们寻找能够作用于有关代谢途径的药物开辟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并指出了一个开发针对性疗法的途径。

2023-01-20

有效清除术后残留癌细胞、预防肿瘤复发,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临床中除顽固肿瘤外均取得了持久的临床功效,表现出巨大的治疗潜力。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