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组装纳米材料构筑辅因子的氧化模拟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课题组与施兴华、王会课题组,联合北京化工大学王振刚课题组、清华大学教授刘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组装催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factor-free oxidase-mimetic nanomaterials from self-assembled histidine-rich peptides为题,在线发表在

2020-12-01

安诺优达参与的国内首个创产前筛查胎儿基因组疾病技术标准正式发布

 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是目前惠及人群最多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之一,已得到众多医生与孕妇的认可。除了21/18/13三种染色体数目异常外,该技术也具备筛查“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pCNV)的潜力。随着N

2020-12-03

基于人体介电谱的射频创血糖传感器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副研究员聂泽东团队设计出基于高场约束的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以实现无创血糖的监测。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 Plasmonic Feature Microwave Sensor with Highly Confined fields for Aqueous-Glucose and Blood-

2020-11-21

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标记血管成像双光子显微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炜团队、北京大学教授施可彬团队合作,研制出首台短波长(520纳米)激发的双光子显微系统。该系统可用于毛细血管的高分辨率、无标记、无创活体成像,相关成果论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

2020-11-12

氯苯唑酸葡胺软胶囊荣获“最佳生物技术产品”盖伦奖 打破中国ATTR-PN患者药可用困局

近日, 2020年盖伦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辉瑞制药旗下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的氯苯唑酸葡胺软胶囊以特有的创新优势获得“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盖伦奖被公认为是医药和生物医疗行业的最高荣誉,旨在褒奖医疗、科学在研究与创新领域所取得的卓越贡献,素有“医药界的诺贝尔奖”之称,该奖项有着极为严格的入选机制,尤其注重产品的首创性和

2020-11-01

创新组合18个月总生存率达95% 常见白血病或迎“化疗”时代

 今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意大利GIMEMA协作组Robin Foà教授团队领衔进行的一项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dasatinib)和免疫疗法blinatumomab,在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成人患者时显示出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为一线治疗,在中位随访期达到18个月时,患者的总

2020-10-23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显微镜的标记单分子光学成像

 单分子光学成像可以分析单个分子的形态和功能,因此其不但可以提供多个分子的统计平均信息,还可以提供传统生物传感器无法提供的单分子个体差异信息,让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观测和了解分子的性质和功能。2020年9月21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院生物电子与生物传感研究中心的陶农建(Nongjian NJ Tao)和王少鹏(Shaopeng Wang)教授

2020-10-08

百时美Opdivo+Yervoy免疫组合III期临床失败:未能改善复发生存期!

截至目前,Opdivo+Yervoy组合疗法已获批6种癌症的7个治疗适应症(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

2020-10-09

重磅: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胃癌与食管癌,显著提升总生存期与进展生存期

2020年9月21日,百时美施贵宝(NYSE: BMY)公布了关键III期研究CheckMate -649的主要结果。与单独化疗相比,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GEJ)或食管腺癌患者,取得了具有统计显著性及临床意义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欧狄沃是首个与化疗联合对比单独化疗用于胃癌

2020-09-22

Lynparza(利普卓)一线维持治疗:进展生存期>4.5年(安慰剂仅1年)!

Lynparza是全球上市的第一个PARP抑制剂,可用于治疗4类癌症,已在中国上市。

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