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Discovery:科学家首次发现致病大肠杆菌会往肠细胞中注射新型毒素,破坏肠细胞DNA,促进癌症的发生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Fangyi Wan教授及其团队,在著名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道中的黏附型致病菌可以通过其3型分泌系统(T3SS)与肠上皮细胞连接,并注入基因毒素(genotoxin)UshA破坏宿主肠上皮细胞中的DNA,导致细胞癌变以及肠癌的发生。每个人的肠道里免不了会有
告别针头注射:口服胶囊mRNA疫苗要来了
像大多数疫苗一样,mRNA疫苗也需要使用注射器来注射,这对于害怕针头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如果mRNA疫苗能够通过口服的方式递送,无疑能帮助人们更容易接受。然而,核酸容易降解,RNA尤其容易降解,更何况是在消化道中。如果能够克服核酸在消化道中的降解难题,除了用于口服mRNA疫苗外,还可用于将RNA或DNA药物直接输送到消化道,从而更容易治疗胃肠道疾病。近期
阿斯利康/赛诺菲nirsevimab在欧盟进入审查:单次注射,长达5个月持久保护!
nirsevimab已获全球三大监管机构授予突破性药物资格,包括中国。该药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可直接为婴儿提供即时保护作用。
新型抗体生物聚合物偶联药物(ABC)KSI-301 2/3期临床:59%的患者实现5个月给药一次!
KSI-301是一种基于Kodiak抗体生物聚合物偶联药物(ABC)平台的在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疗法,旨在比现有药物更长久地维持眼部组织中有效的药物水平。
ASK 相关中和抗体混合物阻断SARS-CoV-2 感染人肺类器官
细胞表面受体在决定病毒致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除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人们对SARS-CoV-2宿主受体知之甚少。
Nat Commun:广泛中和抗HIV抗体将病毒颗粒固定在受感染细胞的表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巴斯德研究所、疫苗研究所 (VRI) 和巴黎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前沿显微镜技术应用于体外病毒培养,发现了抗HIV-1抗体的新功能。他们发现,某些已知能有效靶向HIV-1包膜 (Env) 蛋白的抗体可以阻止受感染的细胞释放病毒颗粒,从而阻止病毒传播。
远大医药钇[90Y]微球注射液获批上市
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于近日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颁发的药品注册证书,可用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