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子刊: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电击疗法效果超过药物氯胺酮

这些研究研究都独立发现,在缓解严重抑郁症状方面,电休克疗法比氯胺酮更有效。而且没有年龄、性别或地理位置的差异,也就是任何符合电休克疗法条件的抑郁症患者都将从中受益。

2022-10-24

产后抑郁或会严重影响!

来自柏林自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调查了婴儿如何根据母亲的情绪来区分语音的能力,这种能力被认为是进一步迈向完善语言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2022-10-20

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实验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知彬研究员合作团队基于全基因组分析研究了经典近交系小鼠的基因驯化与选择机制,发现实验室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鼠基因组中与行为和神经相关的基因受到了较

2022-10-05

Nature:开发出两种抗抑郁作用的非致幻化合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开发出与迷幻剂作用于相同的靶标---特定神经元表面的5-HT2A血清素受体---但在给小鼠服用时不会产生同样的迷幻效果的化合物:(R)-69和(R)-70。

2022-10-08

迄今最大规模荟萃分析表明,有童年创伤的成年重度抑郁障碍患者能够从积极治疗中获益

此次荟萃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由于伴童年创伤史的患者在基线时表现出更严重的抑郁症状,这突出了我们在治疗初期进行相关病史评估的重要性。

2022-10-18

iScience:开发出一种能研究肿瘤微环境行为改变的新型平台

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多模式的成像平台,其或能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帮助探索小鼠机体大脑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组分之间不断变化的相互作用。

2022-09-27

重度抑郁症迎来新曙光:美国FDA批准了一种神经刺激疗法

FDA批准的SAINT神经调节系统来了,或能打破现有的抑郁症治疗僵局。

2022-09-29

Sci Adv:揭示日照长度的改变影响大脑及随后机体行为的分子机制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小鼠模型阐明了一种特殊过程,即哪种受影响的神经元会开启神经递质的表达来对白昼时长的刺激产生反应,并能诱发相关的行为改变。

2022-09-14

一种跳跃基因或与机体抑郁症、恐惧和焦虑症发生直接相关!

来自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Tob基因或许在调节机体抑郁症、恐惧和焦虑症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

2022-09-22

《细胞研究》:苏州大学团队破解抑郁症损害免疫系统之谜!

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精神的健康。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性疾病也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2022-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