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高脂肪饮食扰乱肠道内壁及其微生物群落,最终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021年8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高脂肪饮食扰乱了肠道内壁及其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并促进了一种可能导致心脏病的代谢物的产生。这些在饮食诱导肥胖的小鼠模型中取得的发现支持肠道和肠道微生物群在心血管疾病产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8月13

2021-08-15

英国NICE推荐Orladeyo预防性治疗遗传性血管水肿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近日发布指导草案,推荐BioCryst制药公司口服药物Orladeyo(berotralstat),用于符合资格的12岁及以上遗传性血管水肿(HAE)患者,预防复发。具体而言,NICE建议将Orladeyo用于每月至少发作2次的HAE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如果使用3个月后,每月发作次数没有减少至少50%,则应停止Orl

2021-09-21

JAHA: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饮食或能将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34%

2021年8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中的维生素K(K1和K2)能通过多种机制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然而将维生素K与ASCVD发生联系起来的研究却非常有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题为“Vitamin K Intake and A

2021-08-18

Science子刊:中美科学家揭示PADI4和HIF-1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以人类癌症细胞和小鼠为研究对象,发现一对蛋白质协同工作,建立起向肿瘤输送氧气和营养物的供应线,使肿瘤得以生存和生长。

2021-09-22

关于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

《欧洲心脏杂志》近期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吕筠教授团队的研究:“生活方式、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和共病——一项中国人群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揭示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及共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及其差异。吕筠介绍,随着人群期望寿命的不断增长,患有慢性病的人越来越多,共病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个人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均带来极大的负担。该

2021-08-09

Genet Med :科学家识别出了心血管疾病患者机体的遗传风险

2021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血管疾病是美国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遗传检测的益处并没有被普遍接受。一个人机体的遗传特性或许是早期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从而就会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结局;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Genetics in Medicine上题为Genetic testing in ambulatory cardiolog

2021-08-14

ACS子刊: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血管生成水凝胶微球,有望治疗子宫内膜薄女性的不孕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甲基丙烯酸透明质酸(HAMA)的血管生成水凝胶微球,旨在治疗子宫内膜薄女性的不孕症。在这些微球中,他们的微小颗粒刺激了血管的生长,在细胞和小鼠的初步实验中产生了有希望的结果。

2021-09-16

每周适度饮酒,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脏病发作和死亡风险

我们常说“小酌怡情”,酒场上常用的劝酒词包括“适当饮酒,有助于健康”、“红酒可以抗癌”、“适当饮酒可以软化血管”等等。但许多研究表明:喝酒有害健康!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已明确指出:酒精是重要的致癌因素。著名临床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在2018年发文称:酒精对人体“零”安全,换句话说

2021-08-02

研究揭示:蜘蛛致命毒液或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全球“头号杀手”有了“劲敌”

  当前,心血管疾病致死率极高,正在导致全球医疗负担不断加重。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中,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根据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已达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 110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

2021-07-26

肠道微生物依赖的三甲胺n -氧化物加重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

肠道微生物通过代谢饲料中的磷脂酰胆碱、胆碱、l -肉碱和甜菜碱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TMAO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