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研究员蔡林涛,与集成所副研究员徐天添、研究员吴新宇等合作,在微纳生物机器人治疗肿瘤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微纳生物机器人是微纳尺度的类生命机器人,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机器人属性,能够到达现有医疗器械难以企及的微观区域,有望革新传统医学实现疾病的精准诊疗。然而,如何构建具有自主驱动的微纳生物机器人,采用磁、光、声等外场操纵和内
绿叶制药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III期临床迅速推进
12月14日,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LY01005)在中国完成针对乳腺癌III期临床研究的首例患者入组,针对前列腺癌的III期临床亦进展顺利。此外,LY01005在美国已完成I期临床。戈舍瑞林是一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LY01005用于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病症的治疗。该药物通过肌
揭示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叛徒导致乳腺癌生长和转移机制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探究“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新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巨噬细胞如何成为非凡的叛徒,而且还揭示了它们如何积极支持某些乳腺癌的肿瘤生长和转移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期刊上,论文
研究发现丘脑底核在新发帕金森病序列工作记忆中的作用
10月24日,Movement Disorders在线发表了题为《丘脑底核在新发帕金森病序列工作记忆中的作用》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叶铮研究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英爽团队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研究组合作完成。该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认知心理检测和
研究发现电离辐射引起核内染色质结构调控证据
染色质是真核生命遗传物质DNA在细胞核内的存在形式,染色质根据细胞的活动状态和响应过程,如DNA复制、基因转录、DNA损伤响应和修复等,进行结构调节。染色质结构受电离辐射发生双链断裂(DSB)后的解聚现象已有报道,但是学界缺乏关于核内原位的染色质结构改变的证据支持,DNA发生双链断裂后,损伤响应和修复蛋白形成的修复聚合体亚结构图像亦不清楚。近日,
研究揭示开放核小体导致染色质松散的分子机制
常规核小体的结构包括一个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组装而成的蛋白核心,一条在组蛋白核心上缠绕1.6圈、长度为147 bp的双链DNA。核小体具有稳定的结构,对DNA组成和组蛋白修饰的改变均不敏感。组蛋白变体可改变核小体和染色质结构调控基因转录,在迄今测定的所有单核小体结构中,组蛋白H3变体核小体是构象改变最大的CENP-A核小体,结构
研究揭示疱疹病毒抑制宿主mRNA出核转运分子机制
病毒在与宿主长期的博弈过程中,进化出多种机制来对抗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反应。其中,通过干预宿主的mRNA出核转运过程,进而阻止宿主细胞建立合适的抗病毒环境,是重要策略之一。例如,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和水疱性口炎病毒的M蛋白均被发现可以广谱抑制宿主mRNA出核转运。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γ疱疹病毒(如卡波西肉瘤相关病毒KSHV和鼠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