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dvanced Science:科学家研发基于磁共振的图像引导消融系统

  磁共振导航(Magnetic Resonance Navigation)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在体内对磁标记系统进行影像遥控的新兴技术。微创图像引导消融(Minimally INvasive IMage-guided Ablation,MINIMA)是一种新颖的、微创的、磁共振成像引导消融技术,有可能避免传统治疗方法的毒性问

2022-03-24

Science:构建渐进式基因组编辑的人类黑色素瘤模型,揭示突变对肿瘤和环境的影响

癌症的发生是由于多个基因的突变使原本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而且这些突变通常是长期积累的,在患者的肿瘤中产生了表型的多样性。特定癌症类型的特定基因改变与预后、对治疗(尤其是靶向治疗)的反应或抗性、以及肿瘤

2022-04-30

Cancer Cell:解析肿瘤环境形成的潜在影响因素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任仙文副研究员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外科彭吉润教授合作,在国际期刊

2022-04-04

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塑料!或已遍布全身...

  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Richard Thompson 在 Science 上发表文章中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人类对环境投之以塑料废弃物,环境报之以微塑料。如今,这个“报应”就在我们眼前——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无处不在。它们远

2022-04-01

Brain Stimulation:利用无神经调控技术增强人类视觉学习能力和视皮层可塑性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方方课题组在神经调控领域顶级期刊

2022-04-04

Nature子刊:利用高通量液滴流控技术对来自接受ART药物治疗的HIV感染者的HIV前病毒及其宿主整合位点进行测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是通过将它的基因组整合到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进入可逆的潜伏状态,从而逃避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2022-04-18

中国生物药界“新贵”高歌猛进:荣昌生物登陆科板,挺进“A+H”时代

3月31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代码:688331;港交所代码:09995)登陆科创板,正式挺进“A+H”时代。这不是荣昌生物首次“出圈”。

2022-03-31

Nature子刊:通过工程系统,模拟早期人类妊娠

  在哺乳动物中,妊娠始于卵子的受精,要成功建立妊娠,胚胎需要能够连接并植入支持妊娠的母体子宫内膜层。过去的研究表明该过程中发生的异常可能导致并发症,例如先兆子痫。但出于伦理考虑,这很难在人类身上进行评估,动物或细胞模型则无法模拟一些细胞的复杂性。2022年3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

2022-03-17

Molecular Cancer:中国领衔的最大规模食管癌研究,发现无早筛新血清标志物

食管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全球范围内,因癌去世的患者,每二十位中就有一位是死于食管癌!食管鳞癌占全世界食管癌病例的80%以上,在东亚和非洲地区尤其高发。其中,在中国,食管鳞癌是发病率第六,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食管鳞癌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确诊时的临床分期,早期食管鳞癌经微创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中晚期食管鳞癌经手术、放疗和化疗后,

2022-03-20

Cell子刊:北京大学张泽民团队等解析肿瘤环境形成的潜在影响因素

肿瘤微环境(TME)特征与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有着内在的联系,且TME的特征会显着影响癌症的进展和转移情况。系统解析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的表型是理解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提高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然而随着近些年单细胞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发现不同癌症类型之间的TME有着巨大的差异,如耗竭T细胞在肝癌和肠癌患者中的比例要显着高于其在肺癌中的比例。此外,部分器官也拥有较为

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