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饰调控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微环境维持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其恩课题组以小鼠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饰调控哺乳动物精原干细胞微环境维持的新机制。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受到特殊微环境调控,在大多数组织中,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并不明确。精原干细胞是一类经典的成体干细胞,是哺乳动物精子发生的基础。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间的精准平衡依赖于体细胞信号,尤其是支持细胞分泌的
微藻脂质代谢研究获进展
三酰基甘油酯(triacylglycerol,TAG)是光合单细胞生物——微藻的主要储存能量物质,是制备微藻生物柴油的原料,在人类健康及动物饲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微藻三酰基甘油酯的合成机理,对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油脂产量具有指导意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研发中心研究人员,纯化微藻脂质代谢相关的膜蛋白、三酰基甘油生物合成的
研究发现液态金属冻结微爆破现象及其增强肿瘤杀伤与MRI-CT双模态成像机制
生物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维持离不开力学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调控与适应必不可少。肿瘤治疗中,除采用小分子、纳米药物调控病灶部位的生物力之外,在实现肿瘤组织物理性机械杀伤方面,临床上也会借助光声冲击波、高强度聚焦超声,以及磁场等干预方式实施治疗。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液态金属微颗粒在低温冻结作用
国际优质创新项目重磅来袭,创投大会开启云路演专场
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创投大会”)将于9月27-29日在苏州隆重召开。面对后疫情时代下世界各地依然强劲的投资合作需求,特殊时期创投大会国际专场将采用线上直播形式提前开启创投大会精彩内容。由中国药促会与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加拿大驻沪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国际专场将于9月21日、22日率先登场。作为欧洲创新强国,荷兰常年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前
Plos Med:代谢手术有助于治疗高血压
根据厄勒布鲁大学(Erebro University)Erik Stenberg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代谢手术,例如胃搭桥术和胃袖手术,不仅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对患有高血压的肥胖症患者也有好处,并且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中风和死亡的风险。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los Medicine》杂志上。
德尼培携静脉注射治疗和介入导管手术的最新导管解决方案亮相2020Medtec中国展
2020年9 月 14 -16 日,在上海举办的 2020 Medtec 中国展(第十六届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上,德尼培展出了用于静脉注射 (IV) 治疗和介入导管手术的最新导管解决方案。
研究人员提出卵巢癌亚型术前精准无创鉴别方法
卵巢癌是一种来源于卵巢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发病机制和组织起源,可分为I型和II型卵巢癌,I型卵巢癌生长缓慢,就诊时多属早期,预后较好;II型卵巢癌通常侵袭性生长,进展迅速,诊断时多属晚期,预后较差。术前无创精准鉴别I型和II型,有助于卵巢癌患者选择未来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由于I型和II型卵巢癌形态学复杂、其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相似性,仅凭临床医生肉眼
新研究有助判断不同材料微针的经皮给药性能
微针经皮给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给药技术,具有无痛等优点。不同材料的微针在皮下溶解并给药的性能哪家强?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聚合材料和聚合生物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微针经皮给药是通过微小的针头穿过皮肤释放药物,由于微针的长度一般在10微米至1毫米之间,不会刺激到神经,与传统注射相比具有无痛的优点。与口服药物相
研究人员提出基于微纳操控的临床癌细胞转移检测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人员合作,在微纳生物交叉领域取得突破,提出的基于光诱导电液动力学微纳操控的癌细胞免标记快速分离方法,成功应用于游离胃癌细胞临床样本检测。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胃癌是全球第三大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超过100万例新增病例和近80万
心梗后支架或搭桥手术减少1/3死亡,高龄患者也获益
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是常见的心梗形式,与保守治疗相比,侵入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然而,对于更脆弱、病情也往往更复杂的老年患者而言,侵入性治疗往往容易显得较为“冒险”。有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下NSTEMI患者中,约 78%的患者会接受侵入性治疗;而在80岁以上的NSTEMI患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