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水平转移的真核生物基因在原核受体中的功能激活机制
结果表明,具有内含子的不同来源的真核生物基因水平转移至细菌受体后,确实可以在几天内被快速激活功能。这一机制可以概括为内含子终止密码子移除以及内含子介导的翻译重新启动和蛋白互作。
2024-08-06
Nature:双重免疫检查点抑制加化疗对携带KEAP1/STK11突变的转移性非鳞状NSCLC患者有益
这些发现证明,携带STK11或KEAP1突变的NSCLC患者对PD-(L)1抑制剂和化疗的标准组合相对耐药,但如果在治疗方案中加入CTLA-4抑制剂,他们就能明显获益。
2024-10-22
Bioact Mater:载双金属簇酶的树突状介孔二氧化硅颗粒可作为治疗骨关节炎的潜在策略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ph依赖的DMSNs系统,装载了cu掺杂的簇酶,旨在通过清除ROS和防止炎症环境中YAP的降解来保护关节软骨细胞。
2024-10-27
PNAS:RNA拖尾机制驱动淀粉样蛋白形成相变
本研究的工作提供了一个替代框架,以探索细胞如何有效地组装生理淀粉样蛋白的发生,以响应细胞提示,并检查发生在各种模型系统中的固化机制。
2024-06-23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毛囊干细胞的代谢灵活性导致鳞状细胞皮肤癌抵抗治疗
研究者尝试了一种他们称之为“双锤”的方法:通过移除允许摄取相应酶的递质,从基因上阻断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这种双靶标策略足以阻止癌症在小鼠模型中生长。
2024-09-30
《自然·微生物》:上海交大团队发现具核梭杆菌促肠癌的新武器
该研究详细探讨了具核梭杆菌的粘附素RadD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指出,RadD与CD147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靶点。
2024-09-02
Sci Adv丨滞后链核小体组装和冈崎片段成熟的协同机制
李晴课题组应用电镜核酸技术直接观察复制叉滞后链的分子事件,发现Pol32介导了核小体组装,进而提供了冈崎片段合成过程中链置换的终止位置,为冈崎片段成熟和核小体组装协同机制提供直接证据。
2024-08-18
Cell子刊:向阳飞团队首次构建脊髓三叉神经核团特异大脑类器官
该研究首次实现了脊髓三叉神经核团(SpV)特异的人类大脑类器官构建,也首次完成了核团相关的脑区间连接体外模型的构建,这为理解人类大脑中SpV的发育、相关神经回路和相关大脑疾病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