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认知受损,需早做PET!临床研究发现,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后尽早接受Aβ-PET,高置信度病因学诊断率提升250%
这项研究表明,在诊断检查的早期进行淀粉样蛋白PET,使得40%的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在仅3个月内即接受高置信度病因学诊断,是尚未接受淀粉样蛋白PET患者(11%)的3.5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策实团队揭示了靶向KLF5/COX2/PGE2轴是关键的免疫治疗增敏剂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突破。临床上开发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抑制性免疫检查点阻滞剂(Icbs)、增强型共刺激因子、溶瘤病毒、各种疫苗和过继细胞疗法。
JCI子刊: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化疗最好下午做!
数据显示,与主要在早晨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下午治疗的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 HR=0.357)和总生存期(OS, HR=0.141)均显著更好(P<0.05),且部分治疗副作用的发生率更低,但
多地官宣非必要不核酸,假如感染了,该怎么做?
进入12月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策,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调整,涉及核酸检测、出行等多方面,采取更为科学精准的防控手段,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研究全球20个国家发现:晚年这样做,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症风险!
正如《我脑海中的橡皮擦》这部悲剧爱情片的标题,阿尔茨海默症就好比患者脑海中的橡皮擦,将记忆一点点擦除。这种疾病俗称痴呆症,它不仅会夺走患者的健康,还会慢慢夺走患者脑海中珍贵的记忆。
《柳叶刀》:终于实锤了!超2万随访5年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晚上吃降压药与早晨吃效果一样
MacDonald教授领衔的这一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了夜晚服用降压药优于早晨服药的假设并不成立,因为不同服药时间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并无差异,有力地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学界的问题。
EclinicalMedicine:中年时经常做噩梦或会增加个体在老年时患痴呆症的风险
来自伯明翰市立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中年时经常做噩梦的人在后期生活中或许更可能会被诊断为痴呆症。研究者指出,在痴呆症特有的记忆和思维问题出现之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噩梦或许会变得非常频繁。
保卫人体发动机 别做这些伤“心”事 科学运动强“心”健体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数推算约3.3亿,我们都知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就是俗称的三高,是导致心血管病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
BMJ子刊:实锤了!科学家分析超13万女性的数据发现,增加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时间与乳腺癌风险降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据世卫组织最新数据,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肿瘤头号杀手,在每5位女性肿瘤患者中,就有1位是乳腺癌,且仅2020年就有超40万女性罹患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发病还呈年轻化的趋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