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Medicine:天津医科大学徐佳圆等揭示城市生活环境对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城市生活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神经生物学途径影响特定的精神症状组。

2023-06-19

JITC: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团队首次揭示,三级淋巴结构或可预测免疫化疗新辅助治疗长期预后

最近一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治疗中可谓是高歌猛进。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以CheckMate-816研究为代表的免疫化疗方案已经开始改变临床治疗格局,而近期大量的基础研

2023-04-24

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从天然来源中寻找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辐射防护成分

随着放射医学、核工业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和核军事活动的频繁,以及大规模核泄漏的发生,一些放射性沉淀物伪装成主要营养物质,在动植物中以超长周期存在。

2023-04-13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性阻断已成为多种癌症类型癌症治疗的一种强有力的策略,其方法是通过振兴衰竭的T细胞。

2023-03-24

专访天津医科大学余秋景教授:PHGDH基因与丝氨酸代谢功能新发现

当然除了限制饮食之外,药物处理也能够起到类似的效果。可以研发针对PHGDH的抑制剂,事实上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特定肿瘤细胞PHGDH酶的抑制剂

2022-12-21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50万人,每天喝茶或咖啡,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独喝茶和咖啡,还是将茶和咖啡一起饮用,都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之间有相关性,每天喝一杯咖啡或三杯茶,每天喝1-2杯咖啡和2-4杯茶的参与者死亡风险最低。

2022-12-05

天津大学团队研发“胶囊医生” 有望代替肠镜检查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宋智斌团队提出胶囊机器人活检采样新策略。他们研发的新型活检胶囊机器人能够高速切割结肠内可疑病变组织,避免现有活检方式存在的组织撕裂等问题。相关成果已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

2022-10-05

JCB:天津科技大学樊振川团队揭示一种全新的巴德-毕得氏综合症可能致病机制

不同于其他业已发现的ARL类纤毛小G蛋白,研究发现ARL3只在GDP结合状态下才能附着于细胞质膜,并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纤毛并富集于靠近纤毛TZ上部的部分。

2022-09-26

Cell:天津医科大学刘强团队发现神经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症新机制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和在全球引起青壮年残疾的最重要病因。

2022-06-17

天津大学6项成果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021年11月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消息,天津大学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机械学院舒歌群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内燃机复合循环理论与方法”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连续牵头获得自然科学奖。机械学院王树新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器械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精仪

202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