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研究入选
北京大学、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谢晓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3-03-20
研究阐明胞质内多聚腺苷酸化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的机制
综上,研究发现,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Cpeb1b介导的shha mRNA胞质多聚腺苷酸化能增强其翻译效率,从而提高Shha蛋白水平。
2023-02-14
PNAS:揭示杀虫真菌调控附着胞膨压产生机制
病原真菌是昆虫病原微生物中的最大类群,是自然界昆虫种群消长的重要调节因子,已被开发为环境友好的微生物杀虫剂,用于防治多种农林和卫生害虫。
2023-02-01
因罕而聚,罕而不孤|大咖齐聚,共同倡导关爱罕见病群体,助力健康中国!
罕见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上的痛点和难题。自2018年我国宣布将121种疾病纳入《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以来,社会各界对罕见病的关注度不断上升,罕见病诊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2023-03-09
《肿瘤学年鉴》:迄今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表明,大panel的ctDNA测序是给晚期癌症患者匹配靶向治疗的有效方法
基于以上研究数据,Bayle等认为大panel的ctDNA测序是为晚期癌症患者匹配靶向治疗的有效方法。
2023-03-17
黄海所、华大等机构发布迄今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
在磷虾基因组里鉴定得到的25个显著扩张的基因家族中,分别有6个基因家族与磷虾蜕壳及能量代谢相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蜕壳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在冬、夏季显著差异的表达水平,与之前有关南极磷虾越冬策略和相关生
2023-03-04
第二届大湾区罕见病基因治疗峰会顺利举行,为罕见病产业上下游提供交流平台,助力健康中国!
3月18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罕见病基因治疗高峰论坛暨广州罕见病基因治疗联盟年会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罕见病中心成立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提升中国罕见病基因治疗水平建言献策,共谋进步
2023-03-20
西大联合华理团队开发光敏性抗衰老药物,在单细胞分辨水平上实现衰老细胞清除
近期,西北大学郭媛教授团队与华东理工大学李剑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对多项技术的整合,开发了一种理想的、具有光敏性质的衰老前体药物 KSL0608-Se,其能够以单细胞分辨水平精准地实现对 SnCs 的清除
2023-03-10
《新药、新洞见》系列报告:首篇聚焦罕见病药物开发成功四大策略
《推进罕见病药物开发》报告使生物制药行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与药物开发相关的挑战,同时保持对罕见病患者需求的敏锐和一致的关注。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