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研究入选

来源:生物谷 2023-03-20 16:45

北京大学、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谢晓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3年3月17日,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科技导报》《中国基础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科学通报》协办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8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其中,北京大学、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谢晓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1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

2FAST精细刻画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

3全新原理实现海水直接电解制氢

4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

5实现高效率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

6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

7实现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

8温和压力条件下实现乙二醇合成

9发现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

10实验证实超导态“分段费米面”

 

揭示新冠病毒突变特征与免疫逃逸机制

 

图片

介导免疫逃逸的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突变位点的预测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及其变体持续涌现,及时地解析新冠突变株如何逃逸疫苗接种所建立的免疫屏障和病毒感染所产生的人体免疫力对于未来疫苗设计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北京昌平实验室曹云龙、谢晓亮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团队率先揭示了新冠奥密克戎突变株及其新型亚类的体液免疫逃逸机制与突变进化特征,揭示奥密克戎BA.1中和抗体逃逸机制,及其与病毒刺突蛋白结构特征的联系;发现奥密克戎BA.4/BA.5变异可逃逸人体感染BA.1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证明了难以通过奥密克戎感染实现群体免疫以阻断新冠传播;基于自主研发的高通量突变扫描技术,成功预测了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免疫逃逸突变位点,并前瞻性筛选出广谱新冠中和抗体。相关研究为广谱新冠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指导,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新浪新闻、中国科学院院刊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