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Pathog:科学家发现一种有望清除单增李斯特氏菌感染的新型策略
来自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能抵御单增李斯特氏菌感染的新方法,这种细菌会导致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个体发生非常严重的疾病。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能阻断李斯特菌制造特殊蛋白从而让其在宿主机体免疫细胞中生存和繁殖。
Microbiome :浙江大学孙会增团队发现奶牛产奶的潜在分子机理
奶牛利用人类不可食用的低价值植物生物质来生产牛奶,这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高蛋白质的低成本产品。这一过程主要依赖瘤胃微生物发酵木质纤维素和纤维素以产生挥发性脂肪酸 (VFA)。VFA 被瘤胃复层鳞状上皮吸收和部分代谢,该上皮由多种细胞类型介导。在这里,该研究应用宏基因组分箱方法来探索参与纤维消化的单个微生物,并对瘤胃上皮细胞进行单细胞
Jolkinolide B通过双重抑制Akt信号和自噬使膀胱癌对mTOR抑制剂增敏
由于Akt信号转导和细胞保护性自噬等代偿通路的激活,mTOR抑制剂(MTORi)的单一治疗在癌症临床实践中取得的成功有限。因此,mTORi和这些促生存途径的抑制剂的联合被认为是一个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美国CDC:不接种疫苗死亡风险将增11倍!
任谁也不会想到,新冠疫情爆发一年多后,传染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疫情再次蔓延,致使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多次反弹。加上这几天国内莆田疫情爆发,36名小学生感染新冠 ,又出现了一些质疑新冠疫苗有效性的声音。疫苗到底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能否降低死亡风险?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给出了令人震惊的答案—不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课题组揭示选择性自噬通过降解TBK1维持免疫平衡的新机制
固有免疫是宿主防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感染病毒后,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DNA或RNA,从而快速启动固有免疫和抗病毒反应,抑制病毒的复制,进而有效清除入侵的病毒。在感知危险信号后,调控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关键激酶TBK1(TANK-binding kinase 1)被激活,并进一步磷酸化转录因子IRF3,使其入核,诱导下游干扰素的产生。TB
研究发现非营养增甜剂莱鲍迪甙A延长线虫寿命
近年来,非营养增甜剂被广泛添加于日常产品中,旨在不影响风味和口感的条件下,减少食物和药物中的总能量而减少人们对热量的摄取。目前研究发现莱鲍迪甙A具有改变人类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缓解小鼠肝纤维化和缓解小鼠非酒精脂肪肝肝炎的作用。然而莱鲍迪甙A是否具有更多体内生理功能还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税光厚研究组使用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
胰岛素增敏剂可治疗紫绀先心病引发的心力衰竭
日前,国际期刊《Circulation》在线发表了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浩课题组题为“Suppression of Myocardial HIF-1α Compromises Metabolic Adaptation and Impairs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吉利德Biktarvy(必妥维®)治疗4年维持高疗效、无治疗耐药,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Biktarvy(必妥维)是一款三合一复方新药,已于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中国香港、大陆上市。
吉利德新型衣壳功能抑制剂lenacapavir治疗26周维持高病毒学抑制!
在难治性HIV患者群体中,lenacapavir治疗26周病毒学抑制率达到了73%。该药有潜力成为第一款治疗HIV的衣壳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