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科学家发现一种能调节机体脊髓损伤后疤痕形成的特殊通路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旁分泌信号通路,其中能表达同源配体前啡肽的邻近细胞群或能通过释放κ-阿片样物质来刺激脑脊液接触神经元并抑制室管膜的增殖。

2024-10-02

Nat Cancer:周许年等揭示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异质性决定了乳腺癌器官特异性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肺内皮细胞中的Claudin 5在Ang2介导的血管不稳定性和肺转移中的核心地位。

2024-09-24

Nature子刊:新型肿瘤类器官首次重现胰腺癌的复杂性,带来治疗新希望

这项研究为开发有效的胰腺癌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展示了利用类器官模型探索复杂疾病的巨大潜力。

2024-12-30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标准化类器官培养技术与临床大数据或基因组大数据相结合,有助于新药研发及药物敏感性精准预测。

2025-01-22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狼疮性肾炎机体损伤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NKp46+ ILC1能通过允许单核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进入上皮细胞生境从而来促进实质细胞的损伤,而且在ILC1中NKp46的激活或许会构成一种此前未被识别的关键组织变阻器。

2024-08-26

人脑类器官及类组装体在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前景与展望

本文将综述人脑类器官及类组装体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它们在多种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中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2024-07-21

厉害了,3D打印骨类器官!Bioact Mater:科学家开发出从干细胞到活体矿化骨神奇转变的新方法

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了骨类器官可以成功模拟骨质发育的关键特征,成为研究骨骼生物学及其多种应用领域的宝贵工具。

2025-01-10

bioRxiv:科学家开发出遗传定义的类器官模型,有望揭示驱动鳞状细胞肿瘤进化的机制并识别潜在的疗法脆弱性

本文研究揭示了UASCC早期进化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和分子程序,并建立了遗传定义的类器官模型来作为发现机制和治疗手段的有价值强大工具。

2025-02-14

即便短暂接触广泛使用的杀虫剂草甘膦也会对大脑造成持久的损伤

这项研究表明,即使是短暂接触草甘膦也会对大脑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增加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如阿尔茨海默病。

2024-12-25

Cell子刊:袁静/柯跃华团队揭示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加重肺损伤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表明,高产乙醇肺炎克雷伯菌(HiAlc Kpn)会引发乙醇介导的肺部防御中中性粒细胞嘧啶分解代谢和代谢过程的紊乱,这不仅导致乙醇诱导的免疫逃逸,还增加了宿主的易感性和肺部损伤。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