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负责控制机体听觉敏感性的新型机制
来自科罗拉多大学Anschutz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机体听觉敏感性被调节的分子机制,其或能帮助暂时降低机体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从而保护自身免受可能会引发不可逆损伤的巨大声音的影响。
Science:中美科学家联手揭示声音通过听觉皮层-丘脑回路缓解疼痛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声音在小鼠身上减弱疼痛的神经机制。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更安全的治疗疼痛的方法。
搁浅鲸类的听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大规模尤其是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在中国极为罕见,6月至10月,我国福建和浙江沿海接连发生了共计7次的群发性鲸类搁浅事件。搁浅事件共涉及4个鲸类物种(包括瓜头鲸、糙齿海豚、瓶鼻海豚和布氏鲸)的47头动物。造成此次鲸类搁浅的原因众说纷纭。齿鲸类主要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来导航和探测。当鲸类的回声定位系统(包括发声和听觉)发生紊乱或受到损伤时,鲸类
Cell Reports:研究追踪听觉通路的神经元活动
我们都知道,感官知觉是非常灵活的,会根据行为和环境发生变化。当从主动感知声音到被动听到声音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呢?近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追踪小鼠大脑中两种声音处理的神经元回答了这个问题。巴塞尔大学生物医学系的研究团队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检
研究人员通过元分析揭示阅读障碍的听觉加工缺陷
发展性阅读障碍(DD)是一种在获得阅读技能方面的特殊困难,这种困难不能单纯地归因于智力水平、视敏度问题以及不当的学校教育。拼音文字研究表明,听觉加工缺陷可能是引起DD的底层机制之一。快速听觉加工缺陷理论指出,DD加工快速变化或短暂的听觉刺激存在缺陷。时间采样理论也指出,DD的听皮层低频锁相机制存在异常。失匹配负波(MMN)能有效体现个体感知听觉信息改变的能力
eLife: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制造感觉听觉细胞
2020年7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南加州大学干细胞实验室的科学家Neil Segil和Justin Ichida正在低声谈论一种生成内耳感觉细胞的简单方法的秘密。他们的方法是通过直接重编程产生被称为"毛细胞"的感觉细胞,因为毛细胞像头发一样的突起可以感知声波。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eLife杂志上。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生Louise Menend
新研究称:听觉系统或是“窗口”
即使采用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仍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这一问题主要是由疾病、治疗还是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目前仍有争议。而早期可靠地检测这些变化目前也非常困难。最新发表在《临床神经生理学》(Clinical Neurophysi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大脑的听觉系统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窗口,理解大脑是如何
两篇Cell子刊揭示寨卡病毒入侵大脑干细胞机制,利用这种机制有望治疗致命性的脑癌
2020年1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让寨卡病毒最广为人知的时间可能是在2015年至2016年,当时一次大规模的寨卡病毒流行病主要影响拉丁美洲,但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几个地区。尽管这一流行病已经过去,但寨卡病毒仍未消失。较小的局部爆发仍在继续,并且在去年夏天,欧洲记录了几例本地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科学家们警告,随着气候变化影响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的栖息地
我国学者发现哺乳动物听觉和咀嚼器官分离证据
2019年12月5日,《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王元青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等学者关于早白垩基干兽类李氏源掠兽的研究成果:在下孔类脊椎动物演化中,曾经是一体化的听觉和咀嚼结构,受各自基因机制的调控,在兽类哺乳动物中分别适应自然选择以提高听觉和咀嚼的效率,呈模块式趋离演化;李氏源掠完好地展现了两个模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