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听觉系统的“蓄电池”
果蝇的听觉系统与人类很相似,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niel Eberl及其同事利用果蝇的“情歌”进行研究,发现听觉系统拥有与汽车蓄电池类似的机制。这项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对于可兴奋细胞的活性(听觉细胞等)来说,离子内稳态特别重要,而这依赖于一种相当于Na+/K+泵的蛋白——Na+/K+ ATPase。
Science:研究首次证实组蛋白突变与儿童脑干肿瘤有关
2013年4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大多数癌症治疗方法事实上并不带来明显效益,在企图消灭肿瘤的过程中,肿瘤学家经常引入放疗或化疗,但随着肿瘤的生长这可能会损坏健康组织。近日,洛克菲勒大学C. David Allis实验室完成的一项新的研究可能使科学家能更好地设计出癌症疗法,可以精确针对肿瘤开展治疗。
PLoS ONE: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蛙的听觉系统具有季节可塑性
蛙类的繁殖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雄性进入繁殖季节,开始大声鸣叫,以争夺配偶和领地。此时,雌性的听觉系统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鸣声信号,例如,雌性仙琴蛙可根据鸣声的结构特点判断鸣声是否从洞穴中发出;冬季,蛙类进入冬眠,无需处理复杂的声音信号,此时最重要的是节约能量过冬。由此可推测:蛙类可能在冬季降低听觉系统的敏感性,以节约能量过冬,而在春季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性,处理各种复杂的声音信号。
J NEUROSCI:Slit/Rob信号通路在在内耳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力的形成需要内耳毛细胞和蜗螺旋神经节之间形成高精度的突触联接。这种高精度联接可以保证内耳毛细胞所编码的声音信号以高保真的方式传递到下一级的听力系统,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声音信号的精确感知。 在内耳听觉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蜗螺旋神经节首先和内耳毛细胞的细胞胞体在空间上分离开来,随后蜗螺旋神经节的轴突再延伸到位于耳蜗的内耳毛细胞形成突触联接。以前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空间上的分离和排列的机理。
PNAS:Wnt途径可促进听觉祖细胞发育
内耳毛细胞是听觉感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毛细胞的缺失或损伤会造成听力障碍,在哺乳动物,毛细胞被认为是不可再生的,而在非哺乳的脊椎动物中,比如鸟类和两栖动物,支持细胞能促进毛细胞的再生。 以前的研究表明,虽然感觉上皮是没有分裂能力的组织,但其中有一部分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可以像听觉祖细胞一样分化为毛细胞。
PNAS:早期听觉学习始于子宫中
一项研究发现,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可能塑造发育中的人类大脑,从而影响人出生后的语音和语言发育。人类胎儿在怀孕后大约27周开始感受到外部声音,引发胎儿听觉皮层重新组织以及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的成熟。但是胎儿是否能够学习这些声音从而影响在婴儿期的语音感受和发育,这仍然不清楚。Eino Partanen及其同事探索了胎儿期的经历如何影响胎儿进行学习的神经基础的,而该学记过程会响应胎儿在子宫内听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