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Immunology: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代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耐受丧失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传统观点认为,SLE主要是由于淋巴细胞针对自身抗原产生了大量的自身抗体进而致病。而SLE患者固有免疫细胞在狼疮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免疫中心、北

2021-09-04

科学家首次揭示了RNA标签在阿尔兹海默病发病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神经细胞中积累的新型分子病理学机制。

2021-08-31

Redox Biology:线粒体内蛋白OPA1在吸烟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及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1年8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几种线粒体改变有关。

2021-08-27

Sci Transl Med:科学家识别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分子机制 并揭示了一种有望开发新型疗法的潜在药物靶点

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新的研究结果和见解。研究人员对人类和猕猴进行了遗传学分析,识别出了一种名为NPSR1的特殊基因,该基因会增加女性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非激素药物靶点,从而帮助开发新型改善型疗法。

2021-08-28

Cell Rep:小分子蛋白MOTS-c或能保护1型糖尿病模型的胰岛细胞 并降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021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线粒体是细胞中一种主要的代谢细胞器,如今其作为免疫调节器的角色逐渐被研究人员所阐明;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线粒体所编码的多肽类能调节T细胞从而诱导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Mitochondrial-encoded MOTS-c prevents p

2021-08-22

超44万样本揭示:97%人群有癌症高遗传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癌症,全世界的人民公敌,发病原因复杂,经常被看作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016年,一项北欧双胞胎研究报告(Nordic Twin's Study)在经过长达32年随访、对20万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指出,癌症的遗传率预估为33%,该研究还揭示了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一系列癌症的遗传风险。而我们都

2021-08-16

JAMA Cardiol:科学家识别出与心脏病发病相关的特殊DNA标记

2021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血液中的DNA甲基化是否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美国的印第安纳社区人群常常会经历高负担的冠心病,因此研究人员就需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来识别风险人群并实施预防干预措施。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Cardiology上题为“Blood DNA Methylation and Incident Coronary H

2021-08-10

Hypertension:揭秘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新机制!或与机体肠道微生物代谢通路的改变密切相关!

2021年8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有研究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是否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关,目前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Hypertension上题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 Is Associate

2021-08-04

科学家有望揭开微生物组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1年7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家们对人类微生物组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疾病或许与微生物组有密切关联;最近研究人员就开始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组与癌症的关联了,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当提及微生物组在乳腺组织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是否其会促进侵袭性乳腺癌的发展时。近日,一项由Windsong CARES基金会、

2021-07-29

BMJ: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机体炎性肠病发病风险增加直接相关

2021年7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是一种机体胃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炎性肠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被认为与肠道粘膜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从而会对遗传易感性人群机体胃肠道的菌群失调产生反应。饮食会改变机体的微生物组并修饰肠道免疫反应,从而在炎性肠病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关键作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MJ

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