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发现,NK细胞进入肿瘤环境24小时,即丧失战意、不再促进抗肿瘤反应

进入肿瘤后,NK细胞的表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CD11b和CD49a两个表面标记,进入肿瘤后的NK细胞逐渐丢失了CD11b、但出现了CD49a表达。

2024-02-02

研究揭示人类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分子特性与免疫环境

该研究探讨了这些异常表达的基因在seminoma肿瘤细胞中的作用。

2024-01-03

CMI | 武汉大学林丹丹/钟波/陈小奇发现硫仑通过靶向RNF115改善STING/MITA依赖性炎症和自身免疫

STING的功能获得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STINGN154s和STING V155M)介导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一种称为STING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婴儿期发病相关的血管病变(SAVI)。

2024-02-01

张元豪团队揭示X染色上的一个非编码RNA是关键

只有女性的细胞中才存在X染色体失活(XCI)和Xist表达,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大多在女性中发病。

2024-02-06

研究人员设计出肿瘤环境响应的复合纳米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团队,联合山东滨州医学院教授张桂龙和魏鹏飞,设计出一种核壳结构铜基纳米复合材料。

2023-12-25

德谷门冬胰岛素:胰岛功能救星强势来袭!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能够减少SMBG检测次数,其经济性更加优惠,能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协助使用者进行糖尿病管理,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恢复胰岛功能!

2023-12-28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BMAL1磷酸化如何影响海马中的突触可塑性

为什么我们在一天中的某些时候思维更敏锐?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医学博士Jonathan Lipton及其研究团队阐明了昼夜节律---人体自然的昼夜周期---与称为突触的大脑连接之间的关系

2024-01-16

揭示MSL2确保哺乳动物等位基因表达机制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两个拷贝?在繁殖过程中,我们从父母那里各得到一个拷贝。这意味着,我们也从每条染色体或每对父母那里获得了每个基因的两个拷贝或等位基因。

2023-12-28

印刷光学生物芯片检测外泌方面获进展

外泌体是直径为40 nm-160 nm的胞外囊泡。外泌体因携带大量母细胞的生物信息,在细胞间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视为下一代的癌症生物标志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