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者揭示HSPA8作为ETV4的辅助激活剂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肝细胞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虽然大约50%的肝癌患者接受了系统治疗,但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5年总生存率(OS)远不能令人满意,其详细机制尚不清楚。

2023-08-09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者们破译非编码RNA在细胞代谢和疾病中的调节作用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基因组的非编码RNA(NcRNAs)被比作宇宙的“暗物质”。虽然大多数基因组被转录成RNA,但只有1%-2%的人类基因组具有编码蛋白质或多肽的潜力;

2023-06-25

首都医科大杨秀滨、华琨等人发现,微塑料已经入侵人类心脏

微塑料被定义为长度小于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来自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分解,如塑料袋、瓶子、包装材料等。微塑料的存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为它们可以进入环境中的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并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

2023-08-11

安徽医科大学科学家揭示了新的坏死性焦亡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缺血再灌注(I/R)、脓毒症、中毒性损伤等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2023-06-21

西南医科大学罗茂团队综述了MicroRNA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的调节

血管在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调节血管重塑,从而改变血管的形态。血管活动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其他血管细胞之间的通讯。

2023-05-24

Nature Medicine:天津医科大学徐佳圆等揭示城市生活环境对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城市生活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神经生物学途径影响特定的精神症状组。

2023-06-19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揭示了LINC01594-CELF6-CD44轴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结直肠癌(CRC)约占全球所有癌症病例和癌症相关死亡的10%。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最初诊断时已有转移,另有25%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最终发展为转移。

2023-07-27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PDE4DIP是一种有前景的KRAS突变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上第三大常见癌症,每年约有200万新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其结果是结肠粘膜细胞中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修饰的积累,最终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恶性进展。

2023-07-11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DRD2和β-连环蛋白可能是胶质母细胞瘤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在恶性脑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是最致命的肿瘤,具有进展快、治疗耐药、复发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基底膜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经常经历肿瘤诊断、反复治疗和肿瘤复发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导致抑郁。

2023-07-17

福建医科大学许艳芳团队通过单细胞测序揭示不同病因急性肾损伤细胞病理机制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也是危重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的研究表明,AKI使慢性肾脏疾病(CKD)的风险增加近8-10倍,使其成为CKD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