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者们揭示了一种在高危人群中筛查结直肠癌的标志物
虽然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CRC)的标准筛查试验,但其使用受到依从率低、需要广泛的肠道准备和并发症风险的限制。作为替代方案,fda批准的基于粪便的DNA检测方法Cologuard对CRC的检测效果令人
PNAS:发现新型小分子5D4破坏几种导致癌症生长的分子途径,有望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等一系列癌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 5D4 的小分子,它可以抑制动物模型中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生长。5D4 的作用原理是与癌细胞中的 TopBP1 蛋白结合,破坏该蛋白与促进癌症
研究实现木质素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定向制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以及副研究员张波团队,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蔡旭敏、天津大学教授黄跟平,发展了催化解聚木质素β-O-4模型化合物
大鼠和人类胰岛转录组中发现2型糖尿病前期的标志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雷课题组开发了一种计算方法,对T2D的动物模型Goto-Kakizaki(GK)和对照模型Wistar(WST)大鼠胰岛的时间序列全基因表达谱以及来自捐献者的人类胰岛的
JCI:识别出诱发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背后的分子罪魁祸首
来自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机体免疫系统调节小鼠机体器官排斥背后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发现或有助于改善人类器官移植的耐受性。
Nat Cancer:揭示肿瘤基因和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疗法反应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肿瘤细胞和微环境中免疫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新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对疗法的反应和治疗结局。
eBioMedicine:一种新型的近红外光免疫疗法生物标志物或能为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铺平道路
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使用了一种基于微泡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近红外光免疫疗法的成功率,利用超声波来追踪微泡,研究人员就能确定癌症疗法尚未完全应用的区域。
Nat Commun:揭示miRNA分子如何成为抵御人类癌症的关键?
来自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名为let-7的单链微小RNA(miRNA)或能控制T细胞识别并记忆肿瘤细胞的能力,这种细胞记忆是疫苗发挥作用的分子基础,而增强识别肿瘤的细胞
Mol Psych:科学家详细揭示了一种特殊蛋白参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功能异常过程的分子机制
来自西奈山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调节海马体可塑性和功能的关键蛋白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有望帮助更好地理解名为TIMP2的蛋白如何在诸如阿尔兹海默病等年龄相关的疾病中被潜在靶向作用。
Sci Immunol:揭示肠道微生物组增强宿主机体免疫功能的分子机制
来自多伦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肠道的微生物群落是如何促进宿主机体免疫功能良好并帮其抵御有害病原体入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