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研究成果解读科学家们在炎性肠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炎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和未定型的炎性肠病。目前全球有超过1000万的人罹患炎性肠病,而我国的发病率为1.77/10万~3.14/10万。目前炎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科学家们认为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的刺激和肠道微生物共同参与下出现的异常免疫反应,最终表现为以肠道炎症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炎性
JEM:揭示免疫细胞受体和配体的调节机制或有望帮助开发治疗多种人类炎性疾病的新型疗法
来自东京理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理解了DCIR活性背后的分子机制;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缺失DCIR的小鼠会自发产生关节炎和代谢性骨骼疾病。
开发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性疫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托莱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实验性疫苗,它显示出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痛苦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大前景。这一发现在总体上代表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14-3-3ζ: A
罕见血管炎新药!首创口服选择性补体C5a受体抑制剂Tavneos在欧盟即将获批:ANCA相关血管炎!
Tavneos通过精确地阻断C5a受体,阻止破坏性炎症细胞对C5a激活做出反应。
Neurology:摄入诸如水果蔬菜等抗炎性饮食或能明显降低个体患痴呆症的风险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抗炎性饮食(包括更多的水果、蔬菜、豆类、茶或咖啡)的人群或在其后期患痴呆症的风险会降低。
Redox Biology:二甲双胍减少巨噬细胞hif1 α依赖的促炎信号通路以恢复体外棕色脂肪细胞功能
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潜力与其对抗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有关。然而,它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是否某些细胞类型与它的有益作用特别相关仍然是未知数。
Sci Immunol:科学家识别出对炎性肠病发生和预防非常关键的分子通路
2021年11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是一种起源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由于遗传因素常常会促进炎性肠病的风险,仅一小部分人群会携带诱发该疾病的遗传风险,这就表明,其它环境因素或在炎性肠病发生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题为“Deficienc
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首个B细胞消耗剂!CD19单抗Uplizna在欧盟即将获批,豪森药业引进中国!
Uplizna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AQP4抗体阳性NMOSD成人患者的B细胞消耗剂。
Science:抑制捣乱的造血干细胞制造抗炎分子,有望从根源上阻止克隆性造血引发的白血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研究项目主任Leonard Zon博士及其团队想知道是否可以将这些捣乱细胞群体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潜在的致命白血病的发生。如果可以的话,这可能帮助那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克隆性造血的成年人,以及患有各种血液疾病的儿童,如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GATA2缺乏症或RUNX1家族性血小板疾病,其中克隆性造血可在儿童时期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