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urology:摄入诸如水果蔬菜等抗炎性饮食或能明显降低个体患痴呆症的风险

  1. 干预策略
  2. 抗炎性饮食
  3. 水果
  4. 痴呆症
  5. 风险

来源:本站原创 2021-11-18 08:46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抗炎性饮食(包括更多的水果、蔬菜、豆类、茶或咖啡)的人群或在其后期患痴呆症的风险会降低。

2021年1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人类机体年龄增长,机体免疫系统内的炎症会不断增加,从而损伤机体细胞的健康。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logy上题为“Diet Inflammatory Index and Dementia Incidenc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抗炎性饮食(包括更多的水果、蔬菜、豆类、茶或咖啡)的人群或在其后期患痴呆症的风险会降低。

图片来源:Pixabay/CC0 Public Domain

医学博士Nikolaos Scarmeas说道,我们的家里或许有一些潜在的营养工具来帮助抵御导致大脑老化的炎症反应,饮食则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或许在帮助机体抵御炎症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炎症是促进个体在晚年时患痴呆症和认知损伤风险的一种特殊的生物学通路。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对1059名平均年龄73岁且未患痴呆症的人群进行了分析,每名参与者都回答了一份食物调查问卷,其通常用来确定个体饮食的炎症潜能,调查问卷要求参与者提供上个月所摄入的主要食物类别,包括乳制品、谷物、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豆类(扁豆和豌豆等)、添加脂肪、酒精饮料、刺激物和甜食等;一种可能性的饮食炎症评分从-8.87到7.98不等,分数越高就提示食物炎症水平越高,其中包括较少的水果、蔬菜、豆类、茶或咖啡等。

所有食物中的多种营养成分都有助于促进个体饮食的炎症特性;文章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三个平等的小组,即饮食炎症得分最低的组、中等得分组合最高得分组;得分最低的组(得分为-1.76或更低)表明其所摄入的抗炎性饮食较多,即每周会摄入20份水果、19份蔬菜、4份豆类或其它豆类、以及11份咖啡或茶。得分最高的组(得分为0.21及以上得分)表明其会摄入更多具有炎性特性的食物,即参与者每周平均会摄入9份水果、10份蔬菜、2份豆类、9份咖啡或茶。

研究人员对每组参与者进行了平均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6%(62名个体)的参与者患上了痴呆症,而且患痴呆症的个体平均炎性得分为-0.06分,而未患痴呆症的给的平均得分为-0.70分。当对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进行调整后,研究者发现,膳食炎性分数每增加一分或许就会使机体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21%,相比摄入最低炎性水平饮食的三分之一的参与者而言,处于前三分之一的个体患痴呆症的风险或许要高出3倍。

图片来源: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21/11/10/WNL.0000000000012973

研究者Scarmeas说道,我们的研究结果或许会使得我们更加清楚地描述并测定个体饮食的炎性特性,从而就能帮助制定更具针对性和精确的饮食建议或策略,从而维持机体的认知健康。本文研究仅仅是一项观察性研究,而并非一项临床试验,其并不能证明,摄入抗炎性饮食会预防大脑衰老和痴呆症的发生,其仅仅揭示了一种关联。此外,本文的一个限制是对参与者三年的追踪时间较短,后期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证实并复制这些研究结果。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饮食炎症指数(提示更大的促炎性饮食潜能)或与个体患痴呆症风险增加有关,而这些研究发现或许有助于通过定制和更加精确的饮食干预策略来制定初级痴呆症预防性策略。(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Sokratis Charisis, Eva Ntanasi, Mary Yannakoulia, et al. Diet Inflammatory Index and Dementia Incidenc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Neurology (2021) doi:10.1212/WNL.000000000001297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