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抗α4β7单克隆抗体治疗可有效减少HIV传播

2021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是HIV-1病毒复制的主要场所。驻留在GALT中的CD4+T细胞是HIV-1在急性感染期的主要靶标。表达高水平肠道归巢受体整合素α4β7的CD4+ T细胞更容易感染HIV-1。据报道,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能与整合素α4β7结合。此外,gp120与CD4+T细胞上的α4β7的

2021-07-28

Nat Commun:发现人类单克隆抗体可以广泛中和一系列诺如病毒变种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美国,每年约有2000万例急性肠胃炎是由人类诺如病毒的流通毒株引起的。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严重的腹部痉挛、腹泻和呕吐。几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鉴于新的诺如病毒变种的周期性出现,目前还不清楚它们的效果如何。开发广泛有效的疫苗将需要了解该病毒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免疫系统能够中和它的机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

2021-07-26

Science:揭示脑膜B细胞起源自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淋巴造血微环境

2021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脑膜(meninge)是一种覆盖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三层膜:最外层的硬脑膜附着在颅骨骨膜上;两层内膜,即蛛网膜和软脑膜,覆盖着大脑皮质。脑膜室承载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边界区域提供持续的免疫监视。鉴于这种战略位置,脑膜免疫是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最近的研究已调查了脑膜髓样细胞的

2021-07-24

Cancer Res:治疗性抗肿瘤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

单克隆抗体(MAb)是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已成功研制的针对不同肿瘤表达抗原的不同治疗性单抗,并考察了目前对其不同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认识。这些作用机制(MOA)主要集中在刺激不同的天然免疫效应器过程,这似乎是大多数未结合mAb疗法抗癌疗效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针对血液病抗原的单抗的研究中是显而易见的,新出现的数据也证明了先天免疫介导的机制在抗HER2

2021-07-12

首次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了狼狈为奸的造血干细胞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癌症协会(DKTK)的研究人员首次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了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促进了癌细胞分裂,同时也抑制了针对这种肿瘤的免疫反应。这一惊人的发现可能为开发针对这些恶性脑瘤的更有效的免疫疗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

2021-07-13

Nat Commun:新方法富集造血干细胞,有望培育出更好的骨髓嵌合小鼠

2021年6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中的免疫系统,科学家们通常使用经过基因操纵的小鼠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 HSPC)作为一个强大的模型系统。这些研究在与一些人类疾病的斗争中极具价值。然而,目前的实验方案是复杂的、耗时的和昂贵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

2021-06-20

玉米籽粒镉含量调控基因的克隆和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土壤镉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欧美、日本等国家的耕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镉污染,中国约有17%的耕地存在镉污染。镉为重金属,其生物半衰期长,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富集,容易造成人体多器官损伤、诱发癌症。选育镉低积累玉米对玉米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控制玉米籽粒镉积累的关键基因尚未克隆。近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赵久然团队与湖南省

2021-06-10

Nature子刊:偏向性信号传递使得普乐沙福更有效地动员造血干细胞

2021年6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你的免疫系统总是忙于对抗来袭的威胁。人类免疫系统由一系列细胞组成,当细胞短缺时,会影响它的表现。比如,这种情形在化疗后的癌症患者中可以观察到。这是因为化疗靶向你体内的所有细胞,包括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而这些干细胞本应经过分化后产生新的免疫细胞。这意味着免疫系统缺乏细胞来对抗新的感染。有一些药物可以从骨髓中动员造

2021-06-18

中山大学:肠道菌群通过激活造血NLRP3炎症体促进结直肠癌

2021年5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中山大学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romotes Colorectal Carcinoma by Activating the Hematopoietic NLRP3 Inflammasome"的文章。牙龈卟啉单胞菌通过激活造血NLR

2021-05-27

研究人员成功克隆大豆雄性不育基因MS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联合国内优势单位,成功克隆了大豆遗传育种界寻觅50年的雄性不育基因MS1。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据作科所孙石研究员介绍,大豆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花器官小,人工杂交困难、效率低,不同

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