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新型表达增强杂交IgGA Fc PD-L1抑制剂的溶瘤腺病毒可激活多种免疫效应群体

研究者证明了交叉同种型Fc区使ICI能够在各种肿瘤细胞系中引发IgA和IgG同种型的效应机制,随后多种效应机制的激活进一步增强了肿瘤杀伤,并被证明优于PD-L1 IgG1抗体或Atezolizumab(目前已被FDA批准的ICI)。

2021-08-23

Cell:常见的肿瘤抑制性药物或会诱发机体出现不必要的免疫效应

2021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Foxp3+ T调节性细胞(Treg cells)能促进机体在免疫学上的肿瘤耐受性,但目前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免疫抑制性功能在肿瘤微环境中是如何被调节的;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Expansion of tumor-associated Treg cells upon disruption of

2021-06-26

Nature Methods:开发胞嘧啶碱基编辑器脱靶效应检测的新工具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发表了题为“Detect-seq reveals out-of-protospacer editing and target-strand editing by cytosine base editors”的封面文章。研究人员在本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如下:建立了一

2021-06-20

位置效应及其外部性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山医学院陈小舒教授团队与附属第一医院胡争研究员团队在位置效应及其外部性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Transcriptome Analysis in Yeast Reveals the Externality of Position Effects”在进化生物学领域国际知名杂志Molecular Biology & Evolution在线发

2021-05-05

生防昆虫的非靶标效应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识别和鉴定入侵植物生防昆虫与本地生物存在的可能联系对预测生防昆虫所产生的间接非靶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生防昆虫可以通过表观竞争(调节共有天敌)或密度介导的利用性竞争(改变本地植物密度)来影响本地昆虫。尽管植物在被昆虫取食后会产生大量的诱导反应,但性状介导的利用性竞争(诱导本地植物的化学反应)是否会影响本地昆虫,进而产生间接的非靶标效应往往被忽视。中国科学院武汉

2021-05-15

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揭示CRISPR / Cas9在葡萄上的脱靶效应

  近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王西平课题组题为“Whole genome sequencing reveals rare off-target mutations in CRISPR/Cas9-edited grapevine”的研究论文。青年教师王现行与涂明星博士为该

2021-05-10

PNAS: IRF-4调控CD8+记忆T细胞的效应功能

众所周知,转录因子IRF4是CD8 + T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为效应细胞所必需的,因此其对于CD8 + T细胞反应至关重要。然而, IRF4在记忆CD8 + T细胞中的功能尚待探索。为了研究IRF4在维持分化状态和CD8 +记忆T细胞存活中的作用,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Friederike Raczkowski团队使用了他莫昔芬诱导性Irf4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2021-04-25

Mol Psych:摄入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的影响效应及患抑郁症的风险

2021年4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高水平的Ω-3往往与较长的端粒、较低水平的炎症、交感神经和心血管应激反应迟钝直接相关;那么补充Ω-3是否会改变端粒酶、皮质醇的压力反应以及机体的炎症水平呢?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题为“Omega-3 supplementation and s

2021-04-25

Sci Signal: 骨髓细胞来源次氯酸分子通过旁效应刺激抑制肿瘤的早期发展

髓系细胞(MDC)分泌的过氧化物酶(MPO)系统是细胞先天免疫的关键。MDC激活后,MPO分泌到吞噬体内并催化次氯酸(HOCl)的产生,次氯酸是一种有效的氧化剂,然而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David Piwnica-Worms团队证明了MPO-HOCl系统在老年小鼠的黑色素瘤早期阶段中具有抵抗肿瘤生长

2021-04-18

研究揭示亚急性空气污染暴露的人体健康效应模式

  大气污染通过什么机制危害人体健康?回答这个问题的伦理和技术难题是对人体进行高暴露并观测机体反应。为此,北京大学(PKU)邱兴华课题组与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Yifang Zhu和Jesus Araujo教授团队长期合作,利用大气污染空间差异、以UCLA-PKU暑期交换学生为受试者实现时长十周的高暴露实验。前期发现受试者由洛杉矶到达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