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红细胞微泡激活接触系统激活凝血因子IX的两条途径
储存损伤诱导的红细胞衍生微泡(RBC-MVs)通过支持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组装来促进凝血。也有报道称RBC-MVs通过固有途径启动凝血。为了阐明RBC-MVs诱导的凝血激活机制,研究人员在缓冲系统中评估了储存损伤诱导的RBC-MVs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中的每个酶原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采用凝血酶生成(TG)试验评估了它们在血浆中启动凝血的能力。RBC-MVs直接激活凝血因子XII(FXII)或前激肽释放酶
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思路:揭示病毒是如何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2020年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新型灌装病毒感染死亡人数的增加,人们自然而言会担心起来,这种病毒在人类中到底传播有多远?另一种这样的病毒会不会又凭空出现?由于持续的森林砍伐,对野生动物的猎杀以及对家畜的照料,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肯定不会是最后一种从野生动物感染到人类机体的致命性病毒,实际上,野生蝙蝠和灵长类动物体内存在大量与SARS和HIV
中国科学家揭示新冠肺炎在武汉的早期传播动态
2020年1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冯子健、香港大学Gabriel M. Leung和Benjamin J. Cowling、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波联合在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武汉的早期传播动态”的文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初始病例于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在
德国科学家发现症状较轻的患者也能够传播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2020年2月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柏林夏里特大学医学院(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德国联邦国防军微生物研究所和和慕尼黑施瓦宾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便是症状轻微的患者那里获得鼻咽拭子样本,传染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也可这些鼻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出。他们因此得
在人体中发现第二种DNA传感途径
2020年2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二种DNA传感途径,该途径可启动对人细胞中的外来遗传物质的抗病毒反应。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月24日的Science Immu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uman DNA-PK activates a STING-independent D
Science期刊发文指出一篇声称无症状感染者可传播新型冠状病毒的NEJM论文存在缺陷
2020年2月5日讯/生物谷BIOON/---2020年1月30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德国前四例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病例的论文上了多家媒体的头条,这是因为这似乎证实了公共卫生专家们的担心:没有显示这种病毒感染症状的人仍然可以将这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这可能使得控制这种病毒更加困难。中国研究人员此前曾建议无症状的感染者可
Brain Commun:免疫系统竟然促进脑瘤传播!
在《Brain Commun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由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INc)的研究员Carlos Barcia领导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免疫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扩增中的作用。
NEJM:我国科学家揭示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动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 CDC)、多家省级、市级或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针对武汉市首批42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描述2019-nCoV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动态。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月29日在线发表在NEJ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科学结论:媒体报道可以大幅降低疫情传播
导语:量化模型显示,当媒体的报道量增加十倍,传染病的感染数将会减少33.5%。 最近大家最关心的除了过年,就是“武汉肺炎”了。 对于此类传染病,华盛顿大学的Louis Kim教授和Shannon M. Fast, Natasha Markuzon几位科学家做过一个有意思的研究,观察媒体报道的数量与疾病传播数量之间的关系。 这其中的原理在于,疾病的传播是
髓鞘并不绝缘,它形成大脑中传播电信号的高速公路
2020年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实验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技术来展示电脉冲如何在大脑中告诉传播。它似乎表明包围着神经元的髓鞘形成一种产生多种电势波的同轴电缆,这些电势波的传播方式比之前预想的要复杂得多。这些发现使得我们能够提出更好的理论和工具来理解脱髓鞘疾病,包括最常见的神经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