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完整的人类X染色体序列!
2020年7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员制造出了第一个人类染色体的端到端DNA序列。近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精确地生成人类染色体的碱基序列现在是可能的,这将使研究人员能够生成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序列。"这一成就开启了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时代,"美国国
美国研究团队首次合成人类X染色体序列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员制造了人类染色体的第一个端对端 DNA 序列。这项研究于 7 月 14 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表明生成一个人类染色体的精确碱基序列如今已成为可能,未来研究人员还将能够生成人类基因组的完整序列。NHGRI 主任 Eric Green 博士说:“
科学家首次完成对人类X染色体的完整测序
据外媒报道,尽管科学家已经完成了整个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现在,遗传学家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研究中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对整个人类X染色体从头到尾进行测序并覆盖了300多万个此前没有被绘制出来的碱基对。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科学事业之一。从1990年到2003年,一个由国际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排序,最
雌性哺乳动物细胞中为何会有一条X染色体出现功能失活?
2020年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雌性哺乳动物有两条X染色体,而雄性哺乳动物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有机体会进化出一种显著的解决方案,从而防止两性在基因表达之间出现严重失衡,即在每一个拥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中,一个完整的X染色体都会被沉默从而抑制RNA进行转录;这个过程被称为X染色体失活(XCI,X-chromosome inactivati
科学家成功揭秘人类癌症基因组中“染色体碎裂”的奥秘
2020年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和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对癌症中新发现的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或chromosome shattering)现象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分析,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其包含了38种不
研究揭示人类精子和胚胎特有的染色体结构
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研究染色体三维结构在人类精子及早期胚胎中的动态变化和调控分子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胚胎发育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人类个体发育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开始,经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由一个细胞逐渐分裂分化形成一个含有上百种细胞类型、多种器官的复杂有机体,但人类精子和卵子受精后,细胞核中的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和山大合作揭示人类早期胚胎染色体结构动态
《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江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教授陈子江团队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中的染色体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发现CTCF蛋白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拓扑相关结构域(TAD结构)有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进一步揭示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染色体三维结构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素,与
Cell:鉴别出人类和古细菌染色体的关键相似之处
2019年10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人类和古细菌染色体组织的相似之处,相关研究结果或能支持研究人员对古细菌的研究来理解与细胞基因表达错误相关的人类疾病,比如癌症等。图片来源:Stephen Bell, Indiana University人类和古细菌染色体中相似的DNA成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Cell:新方法简化人类人工染色体构建
2019年7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20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完善人类人工染色体(human artificial chromosome, HAC)的构建。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绕过形成天然染色体所需的生物学要求,描述了一种形成HAC的一个重要部分---着丝粒---的新方法。简言之,他们通过生化手段将一种称为CENP-A的蛋白直接运送到HAC
Cell:发现蛋白SMCHD1是X染色体失活所必需的
2018年6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结构蛋白在沉默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沉默阻止了同一个基因的两个拷贝在携带着两条X染色体的雌性哺乳动物中表达。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被称作SMCHD1的结构蛋白是以一种阻断基因表达的方式对这条失活X染色体进行加工所必需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6月7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