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泛素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调节线粒体DNA突变的遗传

研究发现USP30酶过度激活会抑制泛素标记缺陷线粒体,导致突变线粒体DNA逃逸"质量控制系统"并遗传给后代;使用化合物CMPD39抑制USP30可在受精后创造"清除窗口",有效清除突变线粒体DNA。

2025-10-24

DNA“粘贴”编辑术开启新纪元,T>A精准突变成可能

这项研究巧妙地将细菌免疫防御机制转化为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其核心贡献在于展示了“附加编辑”这一全新概念,并揭示了其在不同生命域中的独特应用潜力。

2025-09-09

Science:肾脏应激源引起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器官衰退

结果表明突变可以预示随时间累积的损伤,并可以预测那些肾功能仍相对良好者的功能衰退。此外,突变负荷独立地预测了未来发生AKI事件的可能性。

2025-10-25

PNAS:DNA聚合酶β缺失如何引发大脑发育隐患?科学家揭秘神经元突变背后的“沉默推手”

本研究首次阐明了Polβ通过修复TET介导的DNA去甲基化损伤来维持神经元基因组稳定性,其缺失会导致CpG位点突变的“爆发式”积累。

2025-08-20

Cell:解密DNA的“朋友圈”!新型光交联技术精准捕获DNA直接结合蛋白质

研究不仅揭示了此前未知的DNA互作蛋白质组的全面图景,发现了大量具有高度“无序区域”的蛋白质在DNA结合中的关键作用。

2025-05-29

《自然》:DNA损伤竟能持续好几年!科学家发现,一些DNA损伤会长期存在,或增加恶性突变风险

为了追踪DNA损伤的持续时间,研究者们构建了人类体细胞系统发育树,共计来自89个个体的103个发育树、11429个基因组,包含造血干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三类。

2025-01-19

北京大学发表古DNA最新Nature论文

该研究通过古 DNA 技术首次实证确认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傅家遗址是一个由两个母系氏族构成的原始社区。

2025-06-07

Nature研究揭开DNA损伤与癌症突变的神秘面纱

在人的一生中,人体内的所有细胞都会在基因组中积累遗传错误,即体细胞突变。这些遗传错误可能是由有害的环境暴露(比如吸烟)以及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日常化学反应引起的。

2025-01-20

Science:裸鼹鼠体内cGAS介导的机制增强DNA修复并延缓衰老

为了解裸鼹鼠为何如此抵抗DNA损伤,一项由中国同济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研究聚焦于一种名为cGAS的常见蛋白质。

2025-10-31

《自然·医学》:高准确率AI读片识突变!新型AI模型基于常规病理切片检测EGFR突变,临床环境中AUC近0.9

用一张切片预判突变风险——这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也是精准医疗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