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C:厦大夏宁邵团队开发出搭载PD-1抑制剂的溶瘤病毒!
自2015年10月首个溶瘤病毒疗法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后[1],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溶瘤病毒在癌症治疗中确具有一定作用,如在胶质母细胞瘤[2]及软组织肉瘤中[3]。
首个PD-1抑制剂头对头研究结果公布,深度挖掘NSCLC领域治疗潜力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目前已有数款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斩获该项适应证,但既往没有针对PD-1抑制剂疗效及安全性的头对头研究。
PD-1抑制剂单药让局部晚期dMMR直肠癌实现100%完全缓解!11项ASCO LBA 再袭
万万没想到的是,都2022年了,有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竟然才开展了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好消息是,这个研究成果有望改写这个癌症的治疗规则。
《柳叶刀·肿瘤学》: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需另谋出路
凭借超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肺癌成为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80%以上。目前,单独使用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以及二者分别与化疗配合的治疗方案,已成功跻身于NSCLC的一线治疗行列[1-3],但大部分患者要么对该方案无反应,要么在治疗期间仍会发生进展。好在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工作机
Journal of Hepatology: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破解肝癌对PD-1抑制剂耐药之谜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3]。但是临床试验显示,PD-1抑制剂单药并没有给HCC患者带来显着的临床收益(临床试验注册号:KEYNOTE-240、CheckMate-459)。有研究表明,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肿瘤对PD-1抑制剂的耐药性[4,5]。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了解HCC
《细胞》子刊:乳酸让PD-1抑制剂变身“毒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为临床肿瘤大夫装备了新的武器弹药,以便更有效地狙击肿瘤。PD-1抑制剂里面的佼佼者,也是最早通过临床实验用于治疗的药物。PD-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是靶向结合效应CD8+ T细胞上面的PD-1(促耗竭分子),以维持效应T细胞的存活及加强其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但是,目前PD-1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有效率还不足一半,这也
罗氏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RET抑制剂pralsetinib获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
glofitamab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MCL),pralsetinib用于治疗转移性RET融合阳性实体瘤。
《自然·癌症》:PD-1抑制剂治疗中T细胞的变化
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ICB)已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然而从数据上看,对免疫治疗产生显着应答的NSCLS患者仍然只是少数。这说明尽管免疫治疗的原理我们都懂,但是对于其背后的复杂分子机制,以及同类型癌症患者的肿瘤免疫浸润细胞组分异质性,我们还不够了解。近日,由北京大学的张泽民教授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韩为东和胡毅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