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G蛋白偶联受体突变:机制、病理生理学和潜在治疗途径

2021年5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德国鲁道夫·舍恩海默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化学研究所Torsten Schöneberg和Ines Liebscher在PharmacologicalReview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utations i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Mechanisms, Pathophys

2021-05-12

揭示两种线粒体分裂方式

2021年5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送上断头台前不久,对称为呼吸的生物能量产生过程做出了关键性的发现。他的见解之一是认识到,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呼吸是“只是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这类似于灯或点燃的蜡烛的工作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呼吸的动物是名副其实的易燃体,它们燃烧并消耗自己

2021-05-13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重磅综述:线粒体K+通道及其在疾病机制中的意义

2021年5月11日讯/生物谷BIOON/---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在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K+ channels and their implicationsfor disease mechanisms”的文章。线粒体K+通道及其在疾病机制中的意义。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总结了

2021-05-17

病毒G蛋白偶联受体:疱疹病毒相关疾病的有吸引力的靶点

2021年5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 布鲁塞尔维里大学研究者在PharmacologicalReview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Viral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ttractiveTargets for Herpesvirus-Associated Diseases”的文章。病毒G蛋白偶联受体:疱疹病毒相关疾病的

2021-05-12

Nature:揭示存在于线粒体中的酶DHODH保护细胞免受铁死亡,有助开发出新的抗癌疗法

2021年5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作为能够让我们的细胞产生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被认为是由以前自由生活的、依赖氧气的微生物进化而来。然而,使用由脂质膜包围的细胞器产生依赖氧气的能量是有代价的。这种称为呼吸的能量产生过程经常导致活性氧(ROS)产生,所产生的ROS可以破坏细胞结构并损害其功能。例如,在一种称为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

2021-05-14

美国FDA批准Zynlonta:首个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中国已获批临床试验!

Zynlonta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包括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患者。

2021-04-24

首创肽-药物偶联物Pepaxto在欧盟申请上市: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Pepaxto(melflufen)是一种肽-药物偶联物(PDC),可将烷化剂马法兰高效导入骨髓瘤细胞中。

2021-04-16

组织因子(TF)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tisotumab vedotin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2期临床显示,tisotumab vedotin治疗的总缓解率(ORR)24%、缓解持续时间8.3个月,而标准疗法的ORR通常低于15%。

2021-04-11

吉利德首创TROP-2靶点抗体偶联药物Trodelvy获美国FDA批准第2个适应症!

这一新适应症,也标志着美国FDA在2021年对Trodelvy的第二次批准

2021-04-14

科学家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给大家!【1】Nat Commun:特殊G蛋白偶联受体有望作为开发新型癌症药物的关键靶点doi:10.1038/s41467-019-08630-2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