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维抗体药物偶联物Rova-T治疗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失败,项目终止!
2019年08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艾伯维(AbbVie)近日宣布,评估Rova-T作为一线维持疗法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III期临床研究MERU中未显示出生存受益。在一项预先计划的中期分析中,与安慰剂相比,Rova-T未显示出生存受益。该研究中的总体安全性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MERU研究正在结束,Rova-T研发项目已经终止。艾伯维将进一步优先配置其肿瘤学管线中的
多篇文章解读线粒体在机体健康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线粒体或许在机体健康的多个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daily.jstor.org【1】Nature:线粒体代谢在T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doi:10.1038/s41586-019-1311-3是什么让健康的细胞发生变化,变得功能失调到引发疾病的程度?在
GSK抗体药物偶联物GSK2857916多发性骨髓瘤关键临床获得成功,年底申请上市
2019年08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公布了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elantamab mafodotin(GSK2857916)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关键性临床研究DREAMM-2(NCT03525678)的积极顶线数据。该数据将作为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提交监管申请的基础。DREAMM-2是一
新研究或揭开这个未解之谜?
2019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水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但是考虑到我们的星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仍然有这么多的水是相当令人惊讶的。地球是由一团气体和尘埃--一个原行星盘--聚集而成的,在最初的几百万年里异常炽热。它的表面被彗星和小行星的撞击保持熔融状态。由于重力加热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地球内部曾经(现在仍然)是液态的。这意味着,如果地球上有任何初始水(
Nature:揭示H+转运是线粒体ADP/ATP载体发挥功能所必需的一种功能
2019年7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一种称为线粒体的亚细胞结构是我们细胞的能量工厂。每天,人类需要身体产生ATP来为所有细胞活动提供能量。神经冲动、肌肉收缩、DNA复制和蛋白合成仅是依赖于ATP供应的至关重要的过程的一些例子。鉴于我们体内仅含有少量的ATP,我们需要使用位于线粒体中的一种称为ATP合酶(ATP synthase)的酶复合物,将ATP降解时产生的产物ADP(二磷酸腺苷)和
庄小威开发可以观察DNA解螺旋的显微镜
2019年7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的杰出华人教授庄小威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折纸转子的成像和跟踪技术(origami-rotor-based imaging and tracking,ORBIT),这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DNA折纸转子在单分子水平上以毫秒的时间分辨率跟踪DNA旋转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许多基因组加工过程(包括转录、复制和修
科学家发现果蝇睾丸通过线粒体融合调节脂质稳态和干细胞维持
近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科研人员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fusion regulates lipid homeostasis and stem cell maintenance in the Drosophila testis”的文章,发现果蝇睾丸通过线粒体融合调节脂质稳态和干细胞维持。干细胞自我更新或分化的能力取决于不同的代谢状
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enfortumab vedotin在美申请上市,用于PD-(L)1难治患者
2019年07月17日/生物谷BIOON/--西雅图遗传学公司(Seattle Genetics)与安斯泰来(Astellas)近日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一份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寻求加速批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enfortumab vedotin,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具体为:既往已接受一种PD-1/L1抑制剂并且在新辅助/辅助治疗、局部
Cancer Discovery:KRAS诱导线粒体自噬来促进胰腺癌发展
2019年7月10日讯 /生物谷BIOON /——癌细胞在肿瘤的低能量环境中使用一种奇怪的繁殖策略:他们破坏了自己的线粒体!冷泉港实验室(CSHL)的研究人员现在也知道了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为胰腺癌治疗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新靶点。为什么癌细胞想要破坏自己的线粒体功能?医学博士Brinda Alagesan承认:"这似乎非常违反直觉。"她是CSHL David Tuveson博士实验室的成员。图片来
研究发现线粒体“黑洞”吞噬与否的抉择规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课题组研究发现线粒体“黑洞”吞噬与否的抉择规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依赖于细胞器拓扑结构的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选择策略。相关研究6月25日以《饥饿条件下拓扑结构依赖的线粒体质量控制》为题在线发表于《自噬》(Autophagy)。据介绍,线粒体,顾名思义,呈现线状或粒状,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线粒体自噬在发育、应激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