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abol:科学家发现机体自身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抗炎性物质—中康酸
来自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内源性抗炎性分子,即中康酸(mesaconic acid),其有望作为一种候选的药物分子来帮助开发治疗因血液中毒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的休克。
Nature:遭受SARS-CoV-2感染的肺部巨噬细胞中的炎小体激活可导致新冠肺炎
阻断这种炎性体途径和抗病毒治疗联合使用可能提供一种治疗COVID-19肺炎和预防COVID -19严重病例的方法。
Gut: 自体调节性T细胞转移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伴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IBD的主要疾病之一,以慢性、反复的肠道炎症为特征。UC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表现在肠道,还表现在肠道外器官,包括皮肤、关节、眼睛和肝胆管。
Advanced Science:揭示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促炎性极化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课题组在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D146 Associates with Gp130 to Control a Macrophage Pro-inflammatory Program That Regulates 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Obesity的论文,
脂质过氧化产物4-羟基壬烯醛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和巨噬细胞焦亡
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溶解形式,其特征是细胞质肿胀,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焦亡是由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引起的。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揭示细菌效应蛋白拮抗宿主抗细菌自噬的分子机理和细胞选择性自噬的通用机制
真核细胞的经典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陷时实现胞内物质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通路也可以选择性地感知并抵御入侵的病原细菌,这一过程也被叫作抗细菌自噬或者异源自噬(Xenophagy)。2019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邵峰团队首次揭示了异源自噬的分子机制。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后,细菌所在内吞泡上的V-ATPase感受到细菌感染引起
PNAS: 抗Sirpα/Sirpβ1单抗诱导抗肿瘤巨噬细胞的抗癌效应
巨噬细胞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与癌细胞表面CD47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通过前者阻止后者的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
运动还能抗炎!内源性大麻素介导肠道产生抗炎物质 减少炎症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运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这主要是因为运动会让身体产生类似大麻的物质,称为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EC),科学家已知有两种主要类型,即Anandamide和2-AG(2-花生四烯酰基甘油),它们结合特定受体并引发细胞信号。EC系统由 EC及其受体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MiR-99a通过mTOR介导的糖酵解调节CD4+T细胞分化和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种microRNAs在调节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功能。MicroRNA-99a(MiR99a)参与脂肪组织炎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炎性病变中表达下调。
Redox Biology:二甲双胍减少巨噬细胞hif1 α依赖的促炎信号通路以恢复体外棕色脂肪细胞功能
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潜力与其对抗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有关。然而,它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是否某些细胞类型与它的有益作用特别相关仍然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