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心脏病发病风险的增加或与机体的压力激素敏感性直接相关
来自希腊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他们最新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对压力激素尤其敏感的人群或许会展示出一些标志物,这就表明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或许更大;
Cell Host & Microbe:肠道菌群或是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有效“指示器”
来自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生物群中特定菌群水平的增加表明机体结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Cell Rep:揭示DNA碱基切除修复在帕金森疾病发病机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DNA碱基切除修复(BER,base excision repair)通路在帕金森疾病发病机制中所扮演的新角色。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BER失衡在帕金森疾病发病机制的有害影响效应背后的新型分子机制。
Nature Immunology: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取得新突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代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免疫耐受丧失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传统观点认为,SLE主要是由于淋巴细胞针对自身抗原产生了大量的自身抗体进而致病。而SLE患者固有免疫细胞在狼疮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免疫中心、北
Redox Biology:线粒体内蛋白OPA1在吸烟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及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021年8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与几种线粒体改变有关。
Sci Transl Med:科学家识别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分子机制 并揭示了一种有望开发新型疗法的潜在药物靶点
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新的研究结果和见解。研究人员对人类和猕猴进行了遗传学分析,识别出了一种名为NPSR1的特殊基因,该基因会增加女性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非激素药物靶点,从而帮助开发新型改善型疗法。
Cell Rep:小分子蛋白MOTS-c或能保护1型糖尿病模型的胰岛细胞 并降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2021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线粒体是细胞中一种主要的代谢细胞器,如今其作为免疫调节器的角色逐渐被研究人员所阐明;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是否线粒体所编码的多肽类能调节T细胞从而诱导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Mitochondrial-encoded MOTS-c prevents p
超44万样本揭示:97%人群有癌症高遗传风险,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
癌症,全世界的人民公敌,发病原因复杂,经常被看作是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016年,一项北欧双胞胎研究报告(Nordic Twin's Study)在经过长达32年随访、对20万对双胞胎进行研究后指出,癌症的遗传率预估为33%,该研究还揭示了前列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癌等一系列癌症的遗传风险。而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