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陈志坚获拉斯克奖,成为继屠呦呦、卢煜明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奖者,解开了DNA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2024-09-20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乳酸会促进癌细胞修复DNA损伤,帮助癌细胞抵抗放化疗

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乳酸化对肿瘤的生存有重要作用,他们也首次发现乳酸化可以促进癌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以及抗癫痫药物司替戊醇有提升放化疗效果的潜力。

2024-07-07

武大团队揭示戒酒药硫仑可改善STING依赖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病

这项研究表明,在炎症状态下靶向RNF115可显著改善STING相关的炎症表型,预示双硫仑(DSF)可能会成为治疗STING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

2024-07-18

ACS Nano:含有AraN和CXCR4拮抗肽(E5)的功能LipoAraN-E5可阻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播散

LipoAraNE5降低了外周血和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并使其在脾脏和肝脏中的浸润减少,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并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而毒性可以被认为是AraN的独特设计。

2024-10-31

Nature Methods:西湖大学章永登团队等开发4Pi-SIM成像技术,实现活细胞色三维各向同性100纳米分辨率

4Pi-SIM 显微镜代表了活细胞三维超分辨显微成像领域的重要进展,改进后的4Pi-SIM首次实现了在活细胞上以三维各向同性100纳米分辨率进行数百个时间点的高质量延时成像。

2024-12-25

Nature Communications:UHRF1在癌细胞中维持DNA甲基化稳态发挥重要作用

本工作揭示了UHRF1的非规范功能,并为进一步探索这一关键的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在正常细胞和疾病中的作用开辟了道路。

2024-04-26

研究表明:人的线粒体DNA仅来自于母亲,主要影响后代身高、寿命和疾病风险,而父亲的饮食会影响后代健康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父母的遗传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基因的传递上,还通过环境和表观遗传机制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健康与发育。

2024-10-17

J Extracell Vesicles:氧化应激过程中8-氧鸟嘌呤DNA糖基酶-突触结合蛋白7通路增加细胞外囊泡释放并促进肿瘤转移

本研究探索了氧化应激诱导癌细胞转移的机制,发现ros介导的DNA氧化损伤是启动OGG1和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ev释放和肿瘤转移的关键信使,这对理解癌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4-09-27

Nat Commun | ​浙江大学华跃进/周如鸿/赵烨鉴定DNA损伤传感器并揭示新型DNA损伤响应激活机制

本研究发现作为DNA损伤传感器的PprI能够直接识别作为DNA损伤的信号分子ssDNA,在转录水平激活DNA损伤修复过程,帮助细胞适应环境胁迫。

2024-03-07

复旦大学发现,二甲胍会缩短老年线虫的寿命

为了探究二甲双胍对寿命的影响,研究人员给年轻线虫和老年线虫施加多个浓度的二甲双胍。结果发现,二甲双胍治疗使年轻线虫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1.1%,但老虫线虫的寿命缩短了22.2%。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