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研究员陆瑶团队在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利用台式扫描仪实现了高通量单细胞外囊泡分泌分析。近年来,单细胞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并推动了生物医学的研究,然而目前大部分单细胞分析技术依赖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的仪器进行单细胞计数以及生物分子信号检测,难以广泛应用。因此,亟需简便、易于操

2021-10-19

科学家开发一种新型微生物群体单细胞分辨率高通量空间转录组分析技术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高通量空间转录组成像方法——并行连续荧光原位杂交par-seqFISH(parallel sequential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鉴定和观察微生物基因表达谱和微尺度环境中的空间信息,同时利用成像系统对不同菌落核仁长度、

2021-10-26

科研人员开发基于分子网络特征整合单细胞数据的新方法

  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个全球性的、大规模的细胞图谱项目相继启动,例如人类细胞图谱计划等。然而,把来自于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或者只有很少重叠细胞类型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进行准确有效的整合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因为当前整合单细胞数据的方法需要校正批次效应从而达到整合分析的目的,而上述所涉及的数据集的批次信息不清晰,利用这些方

2021-10-17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LRRC4介导形成环状RNA CD44抑制GBM细胞增殖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状rna (circRNAs)的失调参与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发展。富亮氨酸重复含4 (LRRC4)已被证明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抑制肿瘤。

2021-10-29

M6A RNA甲基化介导的RMRP稳定性通过调控TGFBR1/SMAD2/SMAD3通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和进展

在全球所有恶性肿瘤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死亡率最高。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2021-11-04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长期培养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RNA谱的影响

在间充质干细胞(MSC)应用之前体外扩增是必要的过程。功能和基因组稳定性在基于干细胞的疗法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在体外老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中,编码RNA和非编码RNA的确切表达和共表达谱尚不清楚。

2021-10-28

Gastroenterology:研究通过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揭示肝细胞癌的双相拷贝数演化模型

胃肠病学领域学术期刊Gastroenterology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题为“Single cell DNA sequencing reveals punctuated and gradual clonal evolu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

2021-09-15

Nature Communications:绘制川崎病单细胞免疫图谱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等合作,完成了川崎病外周血单细胞免疫图谱的绘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以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of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from acute Kawasaki disease patients为题,在线发表在Na

2021-09-17

Nucleic Acids Res:揭示细胞核核仁中RNA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基于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核仁RNA干扰的分子机制。

2021-09-29

非编码 RNA在心血管病理学中调节细胞焦亡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CVD)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焦亡与传统的凋亡和坏死不同,其特征是细胞肿胀直至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和强烈的炎症反应的激活。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