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秦胜营:新一代测序与个化医学

长期药物治疗的实践揭示个间的药物效应存在着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相同药物在不同个内的药效差异有时可达百倍。传统用药极少考虑个差异,有时会导致治疗无效,甚至会产生毒副作用。安全用药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医疗卫生问题。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最终完成,为从基因水平研究药物反应的个差异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促进了药物基因组学的产生和迅速发展。药物基因组学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标, 具研究各种基因多态性与药效及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这些信息将使我们能最终确定药物效应有关的标记,进而可辅助医护人员确定患者属何种反应人群并选择疗效最佳的药物和确定最佳剂量,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从而真正达到 “用药个性化”的目的。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测序速度越来越快,测序成本越来越低,进而使得我们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寻找药物反应相关基因标记成为可能,同时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深入发展将使我们迎来个人基因组时代,并最终促进个化医疗的真正实现。

2015-04-28 课时:10分钟

夏建川: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肿瘤免疫学的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模式,以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接受。

肿瘤生物治疗包括分子靶点药物、单克隆抗、细胞因子、细胞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在血液系统肿瘤和多种恶性实肿瘤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中细胞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医疗技术,通过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过外诱导、激活和扩增后输入患者内,诱导或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调节和增强机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包括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可以与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和微创治疗有机结合,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手术、放疗、化疗和微创治疗后的巩固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一方面能增强肿瘤患者机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能有效杀伤手术、化疗、放疗和微创治疗后机内残余的肿瘤细胞,对于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作用。

本演讲内容将介绍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目前的不同方法,以及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和微创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常用的几种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案,同时将对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未来进行阐述。

2015-04-29 课时:12分钟

吕建新:基于线粒基因组的糖尿病分子分型

大量的研究证实,线粒基因组与2型糖尿病(T2DM)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组以在浙江地区收集4586例散发T2DM患者全血、部分糖尿病家系成员全血及2643例健康对照人群全血样本,建立T2DM样本临床资源库及线粒全基因组数据库,结合国内其他在线粒T2DM研究的相关结果,综合筛查并鉴定与T2DM及其并发症易感性相关的SNP位点和变异位点,建立中国汉族人群T2DM及其并发症相关的变异位点及单群,通过对在T2DM家系中存在的变异位点进行功能研究,探讨该位点与T2DM发病机理的关系等分子分型系。

这些研究的意义在于:①确认母系遗传糖尿病患者;②筛查T2DM易感人群;③预测评估T2DM及其并发症。

2015-05-06 课时:39分钟

许国旺:从组织和液看肿瘤代谢紊乱:代谢分型和标志物发现

癌的典型特征之一是代谢的高度紊乱。研究肿瘤相关组织微环境和液代谢紊乱的状况将对疾病的分型、诊断、标志物的发现等具有重要意义。代谢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疾病、药物、植物基因功能和表型的研究等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

结合本实验室10多年在代谢组学的研究工作,将从代谢组学的需求出发,报告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新技术及在恶性肿瘤(肝癌、卵巢癌等)的分型、潜在标志物发现方面的应用结果,同时代谢组学研究对样本采集标准化的要求将被强调。

2015-05-08 课时:10分钟

张桂荣:顺应肿瘤个化诊疗需求的分子诊断平台建设

一、国内外肿瘤相关分子诊断的现状
1、国外分子诊断开展机构:独立实验室,伴随诊断试剂生产厂家;
认证:CLIA认证、CAP认证;
2、国内较复杂:少数单位成立分子诊断科、依托于病理科、检验科、中心实验室、外科(胸科、乳腺科)、药剂科等、独立实验室、试剂公司、制药企业等。质量管理系不健全,分子检测平台不完整。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
1、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
2、荧光原位杂交(基因拷贝数、基因融合/分离)
3、荧光定量PCR(mRNA表达,基因突变,DNA载量)
4、基因/蛋白芯片(基因、蛋白表达谱)
5、测序(SNP、突变、基因结构)
一代、二代、三代及技术特点

三、NGS在肿瘤个化治疗中的应用
NGS技术的特点:自动化、高通量、深度测序
NGS技术与肿瘤个化治疗的结合:64 gene panel

四、临床应用新方向-预后基因检测
分子标志物能否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肺癌预后基因;
肺癌预后基因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五、完整的分子检测平台
1、软硬件建设是前提: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的选择、质量控制系SOP;
2、检测平台完整:FISH、PCR、测序等;
3、检测方法多样:基因扩增、突变、表达、融合、蛋白表达等;
4、检测样本齐全:组织、血液、尿液、胸腹水、分泌物等;
5、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

六、完整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因此,进行准确的分子分型和基因诊断在癌症诊疗中 起重要作用;
2、同一基因可能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
3、同一类型肿瘤可能由多种基因参与驱动,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4、肿瘤组织、液、血液中某一分子或基因的变化可能具有相同或不同意义;
5、肿瘤驱动基因的改变多样:拷贝数、RNA或蛋白表达水平、突变、基因融合或分离等。

2015-05-11 课时:11分钟

吕有勇:肿瘤分子分型与个化诊疗的临床科学问题

吕有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肿瘤学研究室主任。

针对我国常见肿瘤二高一低的临床问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早诊率低的现实,特别是我国多数肿瘤患者为中晚期,采用目前常规的诊疗方法难于获得满意的疗效。为此国家启动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为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及改善临床疗效,避免治疗不当和过度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反思肿瘤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的策略及模式。特别是多中心临床研究队列的建立和生物样本的规范化采集。这是现代肿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国际竞争能力的焦点。

以往的知识和医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健康是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的平衡来维持的,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将导致疾病发生。肿瘤作为一类系统性疾病,由于其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人类对肿瘤的认识和诊疗技术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存在比较普遍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导致在肿瘤的实际防治工作中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用系统生物学的观点及研究方法认识肿瘤发生发展的规律不仅是肿瘤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基础。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其在肿瘤研究领域的渗透,系统肿瘤生物学将是肿瘤研究的一个转折点。

通过临床问题与科学兴趣的整合,技术与资源的集成,实验室研究课题与社会化技术服务系的运行。我们将在客观、深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寻找到更有效的肿瘤防治途径和方法。

在肿瘤标志基因和蛋白鉴定的基础上,更重要的问题是建立标准的临床应用技术和规范化、规模化的技术服务系。实际上我们在这一方面与国外的差距更大。

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不仅取决与系统肿瘤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而且随着许多高通量基因和蛋白分析技术的逐步成熟,大样本、高通量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的应用,如何促进和推动临床肿瘤生物学的发展更为重要。这是一项集科学技术和运行管理并举的系统工程。

肿瘤的分子分型和个化诊疗应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应进一步推动肿瘤临床与基础一化研究模式的发展。建立和完善专业化、规范化、具有严格监管的规模化运行的分子标志特检实验室,以促进我国肿瘤预防、早期诊断及个化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

2015-05-25 课时:52分钟

杨春:外诊断市场分析与展望

杨春,生物谷联合创始人,BioInsight 首席分析师。 杨总就一下几个方面做了演讲分享: 1.中国医药市场现状及市场驱动因素, 2.中国外诊断市场现状及产业链 3.2009-2017全球IVD市场规模及预测 4.2009-2017中国IVD市场规模及预测 5.IVD未来发展趋势及各模式的优点及局限性

2015-05-27 课时:36分钟

黄民:药物基因组学在个化用药中的应用

传统的“千人一面”药物治疗模式下药物的有效仅为25%-80%,临床上虽进行常规的治疗药物监测(TDM),但由于存在滞后性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探索出造成药动学及药效学个差异的原因从而实现个化用药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多年的研究发现20%~95%的药物反应和处置的个差异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因此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药物靶点的遗传多态性是个化用药的研究热点。随着药物基因组学以及DNA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遗传因素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越来越多,截至目前,美国FDA已经为超过130个药物的标签中增加了药物基因组学生物标志物信息,但种族间遗传因素的巨大差异不容忽视。

本实验室近十余年来与临床紧密合作,开展有关中国人群个化用药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演讲者将着重介绍他克莫司、环孢素A、华法林、环磷酰胺等个化用药的最新研究结果。

2015-06-02 课时:41分钟

我们内的微生物是如何塑造了我们

罗博·奈特是一个人类微生物学的开拓者,我们内微小的单细胞生物群对于我们的健康有着巨大未知的影响。他说:”你所携带的三磅的微生物可能比你基因组所携带的单个基因更重要。“让我们来找出其中的原因。

2015-07-08 课时:18分钟

周泽奇:治疗卵巢肿瘤抗药物单链三特异抗的研究开发

周泽奇,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副院长, 历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美国BAYER公司资深科学家、美国WYETH生物制药公司首席科学家、美国Egenix生物公司常务副总裁兼科学总监。

据统计,2011年全球治疗性抗药物销售额超过了568亿美元,2015年有望达到980亿美元左右。市场上的肿瘤治疗性抗药物全部为单克隆抗药物或抗藕联物药物。

截止到2012年,美国FDA一共批准了29种抗药物,其中肿瘤治疗性工程抗药物12种。经过多年的研发,许多新型工程抗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已经在内外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预计以抗肿瘤双或三特异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工程抗药物将会成为全球抗肿瘤抗药物重要技术之一。

2015-07-15 课时:4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