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免疫系统:乳腺癌治疗中“缺失的一环”

耶鲁大学妇女健康研究中心一直倡导并支持妇女健康领域以及健康与疾病的性别差异方面的研究。该中心致力于通过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医疗实践和个人行为,帮助人们改善健康并获得医疗保健方面的能力。本系列讲座视频作为该中心的教育宣传工具,将为我们呈现很多有趣且有益的医疗健康知识,例如:女性如何与乳腺癌和卵巢癌进行抗争等。

2014-09-18 课时:5分钟

化医疗领域中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2013第一届数字PCR前沿应用研讨会于2013年8月20日(20日注册)~8月23日在敦煌(敦煌山庄)召开,2013年作为PCR技术诞生30周年,在美丽的敦煌,本次论坛围绕PCR技术以及新一代的微滴式数字PCR在肿瘤标记分子领域的应用展开研讨,海内外知名的相关领域卓有建树的科学家采用大会报告以及专题讨论的形式,结合国际上转化医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为大家带来一场生命科学的学术盛宴。

2014-09-19 课时:46分钟

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规范化方案 --专家共识

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治愈率低的特点。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等。临床表现主要为早期的间歇性跛行,中期的静息痛和晚期的组织缺损,后者包括溃疡和坏疽。一般来讲,通过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或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以达到增加行走的距离,缓解疼痛,或者促进溃疡的愈合等的目的。

然而,对于部分患者,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不良,动脉旁路移植和介入治疗无法完成,或者效果不良,就面临着截肢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糖尿病下肢缺血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变多累及下肢远端小动脉,在过去这部分病人就难以避免截肢。而自干细胞移植作为血管再生的新技术,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救肢方法。

2014-09-25 课时:41分钟

杨瑞馥:POCT:个化医疗时代和公共安全的需求与挑战

随着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突发和新发疫情和自然灾害等问题日益突出,POCT在现场快速检测、确定病原等危害因子和制定有效预防措施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POCT技术与中心实验室的检测手段不同,还存着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认证认可等问题。我们还需从POCT文化建设、管理机构确定和管理标准化以及质控、认证等的规范化等角度逐步解决。

2014-09-26 课时:24分钟

口腔颌面-头颈部黑色素瘤的个化诊治与思考

近十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由原来的单纯手术切除发展为采用多学科的个化序列治疗的方法:原发灶冷冻治疗→术前辅助化疗→选择性颈清术±原发灶切除→生物治疗→康复治疗,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由单纯手术治疗的0提高到30.3%。

2014-09-30 课时:32分钟

基于Android系统的远程人生理参数检测系统

其远程生理参数检测仪在2012年12月获得SFDA注册,是一款带有RFID身份识别功能,用于对人血压、血糖、血氧、脉搏检测,并可录入温、身高与重(自动计算BMI指数)等生理参数,并通过GPRS网络与健康信息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并可配套手机APP进行用户数据绑定及查询的产品。

目前已上市一年多,已销售2500余台,该产品销售额超过500万。

2014-10-20 课时:6分钟

夏建川: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夏建川教授介绍了国内的免疫治疗现状,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实治疗中的策略、细胞免疫治疗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原则方法等内容。

演讲主要内容包括: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概念,
美国首个治疗肿瘤的免疫活性细胞上市,
抗前列腺癌免疫活性细胞获得成功的原因,
Provenge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机制、治疗结果,
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作用机理,
抗PD-L1抗治疗的机理,
CART细胞免疫治等。

2014-10-30 课时:43分钟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个性化等优势,使得细胞治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中,充满发展前景的干细胞治疗,更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机构与药厂关注的重点。来自台湾的李光申教授以幽默的风格介绍了以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2014-11-03 课时:30分钟

李光申: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疗效良好、副作用小、个性化等优势,使得细胞治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中,充满发展前景的干细胞治疗,更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机构与药厂关注的重点。

来自台湾的李光申教授以幽默的风格介绍了以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的临床经验。

小脑萎缩症(Cerebellar Atrophy)的全名为「小脑退化性动作协调障碍(Cerebellar Ataxia)」,患者的小脑、脑干和脊髓会产生退化性萎缩。疾病特征是因小脑萎缩、小脑功能不良所引起的缓慢渐进性的共济失调,如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不协调;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等。

在临床上的表现除了以小脑的症状为主外,也有些患者因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的病变引起其他症状,包括复视、巴金森氏症、肌肉萎缩、四肢感觉异常或肌跃症等。

发病年龄在不同类型的小脑萎缩症稍有不同,一般多半在青壮年20至50岁之间。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演讲将分享对于此类患者,经由静脉输注异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脑萎缩症之安全性及疗效评估,以及异间充质干细胞经由规范化生产,成为药物供临床常规使用之经验。

2014-11-18 课时:30分钟

陈曦:院内与院外健康管理的整合与系开放

陈曦主任的报告指出:

1.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院及社区居民之间构建三维一的预防-医疗-慢病管理系。

2.向社会推广健康教育。

3.将健康检从公立医院剥离,由社会资金组织的健康广利公司负责健康检,公立医院指导、培养健康管理人才。

2014-11-28 课时: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