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JCN:食用奶酪并不影响“坏胆固醇”水平

营养学家建议胆固醇水平偏高者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并非所有含动物脂肪的食物都不好。同样由牛奶制成,奶酪不会影响人体内“坏胆固醇”水平,黄油则会。 对比饮食 研究人员征募大约50名志愿者,调整他们的饮食,记录由此带来的胆固醇水平变化等内容。 研究人员将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每天除规定热量食物外,让第一组食用奶酪,第二组食用黄油,摄取量占总热量的13%。

2012-11-18

J.Psychopharmacol:食用迷幻蘑菇可使人性格更开放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神奇的蘑菇,如果大剂量摄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变的更具有开放性。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种改变并不是持续短短几个小时,至少可以持续一年。 这种神奇的蘑菇被称之为“迷幻蘑菇”,对摄入者性格的影响极大,相当于性格在几十年内缓慢发生的改变。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性格改变可持续很长时间。“迷幻蘑菇”生长在英国野外和美国部分地区,墨西哥和泰国等国也存在这种蘑菇。

2011-10-09

ASCN:食用加工红肉增加患Ⅱ型糖尿病风险

8月10日发表的一份美国研究报告称,每天食用两片火腿、一根热狗或一份熟肉制品会大大增加人们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开展,迄今为止在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

2012-11-18

JNCI:含异黄酮食物或能防止子宫内膜癌发生

大豆以及其他豆类中植物来源的化学物质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如大豆异黄酮是具有健康保护和治疗学意义的非固醇类物质。由于它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故称之为植物雌激素。 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豆以及大豆中某些化学物质对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相关研究的兴趣也日渐增加。

2012-11-18

Cancer Prev Res: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Ki-67水平无影响

我们所吃的某些食物中或许有还未发现的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主要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雌激素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 但最新,发表在由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出版的杂志Cancer Prev Re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证实:大豆中主要黄酮类物质--大豆异黄酮并不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2012-11-18

Hypertension:血压并不会因食用果糖而升高

饮食结构中含有果糖等物质是导致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果糖膳食或许会引发中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但果糖本身是否会引起我们血压上升,上述疾病是否是由食用果糖引发的仍不能确定。 早期研究揭示我们在食用果糖后,血压会立马上升。但为什么吃糖果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却不得而知,亦没有相关证据能明确支撑这一观点,以至于科学界关于食用果糖会不会导致我们血压的升高仍没有完全定论。

2012-11-18

Mol Cancer:异黄酮代谢产物抑制血管生成

一直以来某些植物化学物质包括多酚类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具有抗癌功效。近日,一新研究证实这些化合物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其保护作用。新研究中发现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潜在的抗血管生成活性,这不仅对了解这些化合物预防肿瘤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的肿瘤治疗试剂铺平了道路。 在试图找出能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植物化学物质的道路上,研究人员筛选出了一套迄今未经研究过的植物雌激素的代谢产物。

2012-11-18

“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食用油生物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5月22日,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组织相关专家对“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食用油生物制造技术研究与开发”重点项目进行了项目验收。农村司王喆副司长、农村中心蒋丹平副主任出席了验收会,并对验收工作提出了要求。专家组经过审阅材料、听取汇报和质询提问,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2015-02-16

Neurology:食用类黄酮可保护男性抵御帕金森氏病

近日,据哈佛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UEA)的新的研究披露,那些食用如浆果,茶叶,苹果和红葡萄酒等富含类黄酮食物的男性可显著降低其罹患帕金森氏病的风险。 4月4日,《神经学》Neurology杂志上发表的这些发现为经常食用一些类黄酮化合物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显著效果的不断增加的证据增添了新的内容。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化合物可保护人们抵御包括心脏病、高血压、某些癌症及痴呆症等范围广泛的疾病。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