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篇研究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类器官(Organoid)是科学家们应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机体器官的小型组织,其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模拟体内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能够成为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研究领域的理想体外载体。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学家们在类器官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1】Cell Stem Cell:利用人诱导

2021-09-26

EMBO Mol Med:靶向线粒体裂变的类似物SH-BC-893有望治疗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肥胖

2021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肥胖及其致命的合并症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很高,并继续上升。扭转肥胖及其代谢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是一个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摄入高脂肪的西方饮食会导致肥胖,因为它会在神经酰胺生成增加的下游引发过多的线粒体裂变(mitochondrial fission)。与此相一致的是,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显示,代谢组织中线粒体网络的碎裂

2021-08-18

Nature:两神经元的起源机制或能揭示大脑中所出现的特定细胞多样性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大脑皮层中的两种关键的细胞类型是如何从小鼠机体单一的祖细胞产生了,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特殊的遗传和分子因素或能促进两类中间神经元发育为不同身份的细胞,相关研究结果或为研究大脑中细胞多样性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模型。

2021-09-26

研究揭示麦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的调控网络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TE)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DNA元件。小麦族物种的转座子呈现爆发性增长,基因组高达3-16 Gb,85%以上由TE组成,而与之亲缘关系密切的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只有272 Mb。可以说小麦的基因是“散落”在TE的海洋中,那么这些TE群体仅仅是自我复制垃圾序列,还是会影响宿主的基因活性与适应性呢?中国科学

2021-09-16

杨梅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肝合成和炎症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与有效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分析类黄酮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为阐明作用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2021-09-09

PLoS Med:坚持低乳制品的摄入或许并非是保持心脏健康的唯一选择 乳制品中脂肪摄入量较高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直接相关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进行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者研究后发现,那些乳制品脂肪摄入量较高的人(以血液中脂肪酸的水平来衡量)与摄入量较低的人群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或许较低,而更高的乳制品脂肪摄入量与其死亡风险增加似乎并无关联。

2021-09-27

20多年来首个新一抗真菌药!Brexafemme在美国上市: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仅需服药1天!

Brexafemme是治疗VVC的第一个口服非唑类药物,在大中华区由翰森制药开发。

2021-09-23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困难群物种鉴定的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挑战之一。近年来,DNA条形码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基于2-3个质体片段和核糖体ITS序列的植物标准条形码(一代条形码)在植物物种鉴定和隐存种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然而,一代条形码在不同类群中分辨率差异较大,在较多木本植物类群中鉴定率不高。基因组浅层测序技术可以

2021-09-11

Nature:科学家有望开发出非阿片的镇痛剂来治疗人类慢性疼痛

来自莫纳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重大的研究突破,或为开发新型非阿片类镇痛药来安全且有效地治疗神经性疼痛提供新的思路。

2021-09-12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现邻氨基吡啶炔基抗过敏化合物

  过敏性疾病是慢性疾病,常见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结膜炎以及特应性皮炎等,机体针对抗原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为主要特征。由于过敏性疾病致病因素复杂,抗过敏类治疗药物主要是纠正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和抑制变态反应性炎症,而药物存在副作用强、靶点单一及响应率低等缺点。目前,从根本上控制并抑制过敏性炎

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