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d:科学家揭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疗法和靶向性疗法的研究进展
2021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引发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在过去20年里,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寿命和预后;然而,绝大多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对当前疗法产生耐受性最终疾病复发;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题为“Toward personalized tre
框架核酸光学多维编码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李江带领的团队在利用框架核酸发展荧光多维编码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ncoding fluorescence anisotropic barcodes with DNA frameworks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可用于同
Addiction:非侵入性脑刺激可能减少吸烟
2021年8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由于尼古丁可在大脑中产生神经适应性,使人难以戒烟,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用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来治疗尼古丁依赖,以抵消与慢性尼古丁暴露有关的异常大脑活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中肿瘤突变负荷、PD-L1表达和免疫治疗结果的癌基因特异性差异
具有可靶向癌基因改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通常从免疫检查点阻断(ICB)中获益有限,这归因于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水平。
长链非编码RNA编码多肽的系统挖掘和鉴定研究取得进展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福全团队和中科院院士陈润生团队,关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编码多肽的系统挖掘和鉴定的研究论文Deeply Mining a Universe of Peptides Encoded by Long Noncodin
Nat Med: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TIL细胞疗法的组合使用有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2021年8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肺癌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阻断某些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使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癌细胞。一些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然而,许多患者对这种疗法反应不佳,这就需要有替代的治疗方案。在一项
Front Pharmacol:药物非诺贝特可将SARS-CoV-2感染降低高达70%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基尔大学、利物浦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发现一种通常用于治疗血液中脂肪物质异常水平的获批药物可将SARS-CoV-2病毒引起的感染减少高达70%。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6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
Nature子刊:长链非编码RNA βFaar在肥胖小鼠中调节胰岛β细胞功能和存活
尽管肥胖是胰腺β细胞功能障碍和丢失的一个易感因素,但其对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负面影响机制仍鲜为人知。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鉴定了一种富含胰岛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将其命名为β细胞功能和凋亡调节因子(βFaar)。肥胖小鼠胰岛中βFaar显著下调,低水平的βFaar对肥胖相关的β细胞功能障碍和凋亡的发展是必要的。在机制上,βFaar通过海绵作用miR-
JAMA Pediatr:吸食电子烟或会增加非吸烟人群机体的氧化性压力水平 从而增加多种患病风险!
2021年8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与吸食烟草一样,年轻人长期吸电子烟或与机体细胞氧化性压力水平升高有关,而细胞氧化性压力在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学机制中非常重要。目前很多研究都表明烟草和电子烟都会对普通吸食者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 Pediatrics上题为“Association of 1 Va
Trends Endocrinol Metab:代谢性疾病中的长链非编码RNA:从实验到临床
长非编码RNA(LncRNAs)因其在生理和疾病环境中的意义而被广泛研究,但其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功能和治疗潜力还远未阐明。本文就lncRNAs的识别、功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以及在代谢性疾病中的治疗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tem.2021.05.009最初将非编码基因组定义为垃圾DNA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