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al Psych:较短的白细胞端粒或与机体痴呆症风险升高直接相关
来自中国杭州师范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型长期研究发现,白细胞染色体末端端粒变短或预示着个体患痴呆症风险增加。
STTT:王福俤/闵军霞团队深度解读靶向铁死亡的药物研究进展
最后,论文作者还提出了靶向铁死亡的小分子成药策略面临的挑战,并讨论了该领域当下的机遇。虽然目前研究发现的铁死亡调控机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过去十年取得的令人欣喜的进展,奠定了靶向铁死亡开发小分子药物的
引领铁科学新时代:王福俤教授荣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此次获奖无疑是对项目团队的巨大肯定,是对团队每一位成员辛勤耕耘的激励,更是任重道远不断前行的鼓舞。
Nature子刊:苑辉卿/初波团队发现FSP1调控CoQ10抵抗铁死亡的生化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铁死亡抑制因子FSP1的一种抑制剂——icFSP1,icFSP1表现出独特的作用机制,通过触发FSP1的相分离来促进癌细胞铁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科学》子刊:复旦大学团队开发无创预测肿瘤异质性方法,并发现铁死亡或是治疗乳腺癌的突破口!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在高IITH肿瘤中排名第一的铁死亡。多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诱发铁死亡的关键途径和抑制铁死亡的途径都有增加,说明癌细胞中同时存在铁死亡和阻止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代偿途径。
研究发现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协同调控的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研究组联合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凌宏清团队,发现了SOD7/DPA4-GIF1模块协同调控拟南芥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利用的新机制。
超150万人队列研究发现,三十来岁诊断糖尿病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69%有关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们分析了超过151万人的队列研究数据,发现2型糖尿病诊断时间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之前存在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
《神经病学年鉴》:科学家首次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小胶质细胞存在铁死亡现象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死亡的AD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组织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患者大脑白质中的小胶质细胞存在退行性病变,它们吞噬受损的髓鞘碎片后,反被富含铁的髓鞘碎片所破坏,发生铁死亡。
研究发现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协同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云海团队和凌宏清团队,联合植物研究所宋献军团队,发现了SOD7/DPA4-GIF1模块协同调控器官大小与铁吸收利用的重要机制。
6万余女性研究发现,晚睡型人相较早睡型人糖尿病风险升高72%,即使排除生活方式影响仍增19%
考虑到睡眠类型不仅部分由遗传决定,而且很多人可能还受到工作要求的限制,因此可能很难改变,夜猫子姐妹们还是得多关注饮食和运动,才好身体倍儿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