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蒋等在生物运动时距知觉研究中获突破

2012年1月3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蒋毅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最新研究论文"Life motion signals lengthen perceived temporal duration",研究人员利用时距分辨任务发现生物运动信息能够延长时距知觉,并且这种时距延长效应与生物运动的整体形状信息以及观察者的主观意识无关。

2012-11-18

院士铜像落成

熊毅院士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今年是熊毅院士诞辰101周年,为了纪念他为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封丘县委县政府于9月29日在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隆重举办了熊毅院士铜像落成仪式。

2012-11-19

任北大—IDG/麦戈文脑研究院首任院长

2012年4月15日,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第一次董事会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全票通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饶毅教授为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的首任院长。 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研究院于2011年11月8日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及其创办人麦戈文夫妇出资捐赠1000万美元。

2012-11-19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紧急救援中心的“十年”与“十分

p{text-indent: 2em;} 10分钟:地空联合救护演习10分钟穿越五环 北京2011年10月13日电 /美通社亚洲/ -- 10月11日上午9时45分,一架印有鲜明红十字标志及“999”标志的医疗急救直升机从八达岭起飞,载着一名“重症患者”10分钟穿越五环,最终降落在北京市红十字会位于清河的999紧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999急救中心)停机坪...

2011-10-14

PLoS ONE:调控生物成躁郁症治疗关键

躁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组临床表现,是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在同一患者身上发生的疾病,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特点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一组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以情感低落或高涨(可伴或不伴焦虑),伴有相应的整体活动水平(思维和行为)的改变,间隙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全球总人口的1%至3%受到此种疾病的困扰。

2012-11-18

MSB:研究发现植物生物基因

近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基因,可引发植物夜间休眠并控制开花。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TOC1的蛋白质能阻止基因夜间活动,这种蛋白质先前被认定关联帮助植物苏醒。他们利用电脑模型,模拟水芹的12个基因如何共同设定植物的内部时钟。 安德鲁·米勒教授3月11日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这是思维方式的一大转变”。 植物与人类一样都有生理节律,可帮助它们随着日夜变化和季节更替作出微小调整。

2012-03-14

俄开发出1分诊断早期癌症技术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热物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通过激光纳米技术诊断早期癌症的新方法

2014-02-24

鸿英等研究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分析方法获进展

近期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的新型质谱分析方法学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钟鸿英教授为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2011-09-15